第81章

从1958年开始,我们大队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就是疏通大河。

在1958年之前,每年夏天砍的杉树和杂木,立秋后砍的毛竹,都要扎成竹排或者木排放到三街或者桂林去卖。

下半年是枯水季,河道水少,河道中还有不少大石头,碰翻碰散了竹排或木排,重新扎排搛排要费不少工夫,甚至出现过排翻人亡的悲剧。

生产队安排专人用炸药炸掉河道里的大石头,方便放竹排木排到三街,称为开河道,保证了水路运输的通畅。

在1968年马江线通车之前,我们大队的杉树、杂木、毛竹等等都是靠水运的。

1958年我们建家坪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修建了一个水龙泵,可以利用水力发电。

从杉树坪、胡皮涔、白云峰、黄沙滩、季涔、建家坪、小河竹、楠竹涔直到黄毛涔,整个大队都用上了电灯。

我们建家坪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的灯总是最亮的!小河竹离得近,灯也蛮亮。

送电送到楠竹涔和黄毛涔还有胡皮涔,由于相隔几里路远,灯光就是昏亮昏亮的。

电费是按灯泡个数收钱的。当时家家户户用的都是15瓦的灯泡,每个月每个灯泡收一元钱,后来逐步加到三元钱。

大多数人家都是把灯泡挂在火屋(厨房)和堂屋(客厅)的门槛中间,两边都能照得到,前房和后房也是如此。

最穷的人家只用一只灯泡,一般人家用两只灯泡,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三只灯泡。

发电送电的时间,一般是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反正水又不要钱。

1968~1978年,整个大队统一核算。1978年开始接青狮潭的电用。换12m长的大电杆,换大电线,还装了三个变压器,黄毛涔、小河竹、杉树坪各一个,因为青狮潭电厂输送过来的是高压电。

有了高压电,大队(村委)在小河竹建了一个加工厂,锯木板、做跳板、加工木料和竹子,承包给私人,大队每年能收多少钱的租金。

1954年6月,灵川、临桂两县合并为一县,称临桂县。从此,三街不再是灵川的县城,而是成为区(镇)政府所在地。

1961年6月,临桂、灵川分治。灵川县政府迁往灵川镇甘棠渡。三街往日的荣光不再。

1954年7月,实行棉花计划收购和棉布凭票供应制度,直至1984年1月取消棉布凭票供应。

在这30年间,无论男女老少,每人每年3尺布票。成年人缝一件衣服要6尺到8尺布,攒两三年的布票,才能缝得起一件衣服。所以大家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补补丁丁又三年”。

小女孩呢,得给她用大人的旧衣服做件上衣。男孩们就只有短裤穿。大家一年四季都打赤脚。

大人上山做事穿草鞋,回到家连草鞋都舍不得穿,和孩子们一样打赤脚。

国家困难,老百姓也穷,日子艰难。

有的男人因为给新娘子缝不起一条内裤(要两尺五的布,身材最娇小的也要一尺五的布)而结不起婚,一辈子打光棍。

没有人指责这些姑娘。她们其实也是可怜人,一辈子结一次婚,要求男方缝一身新衣服,实实在在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