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住的是木头房子,五柱七瓜,四排三空。一座房子纵向平均分成三部分,正中间那部分2\/3是堂屋(也就是客厅),靠后面的1\/3是火屋(厨房)。左半边是左前房和左后房,前房占55%~60%的面积,后房占40%~45%的面积。左半边的比例和右半边的相同,以求左右对称美观大方。

二楼上一边放的是蜜蜂桶和各种中草药,另一边放的是谷仓,约占一半的面积,再有就是各种工具和杂物。

房子左右两边还建有飘厦(也称边厂),猪栏、鸡笼、狗窝都在边厂里头。另一侧的边厂主要是堆放柴火和晾衣服,放杂物。

吃的是山泉水,用竹笕一节连一节地引到屋后的大水缸里。冬天也是暖和的,还冒着白气呢。夏天清凉可口,沁人心脾。

路过的司机,常跑来装井水回家做冰棒吃;我母亲的同学,每次去我家玩,直接拿装20斤酒的大酒桶,每人装一桶回家烧茶喝。

在1962年之前,不仅山里走的是羊肠小道(刚刚可以放下一个人成年人的脚板那么宽),就连通向马口岭的路也都是羊肠小道。直到1962年才开始修马江线(兴安马口岭——龙胜江底),1965年才修到我们村。

党和政府关怀山区人民的生活,于1961年派来了工程师和设计员、测量员。县林业局向上级申请到大量的炸药和雷管,在我们大队的七个自然村开展林道路的建设。

我们建家坪村的林道路,是从老莫家的房子边(地名边山路)修到老屋界山脚下,全程八里多。从1958年到1982年,一共修了二十几年。

耗时这么长,一是当年技术不发达,主要靠人力修路,没有挖掘机、渣土车、推土机等机械和定向爆破技术。

我母亲他们那一代人修村里的林道路,先是用錾子和钢钎在石头上打出一个一寸多深的印子,再换较长的钢钎1cm1cm地把这个小圆洞打深。

炸药孔打得深,炸药就用得少(当时炸药是要通过林木站向上面申请才批得下来的,很珍贵),而且爆炸力量大。

爆破后把石头震开了缝隙,再用锄头挖,用钢钎(最短的两尺长,再长些的有1m长,1m5长和2m长的)一点一点地撬开,用双手把石头翻下涔去,用泥撮箕把泥土和小石块一担一担地挑到不碍事的地方倒掉。

打炸药孔的时候,开始蹲着打,打到一定的深度就得站着打,一天半天站下来,双腿发麻全身酸胀。

天上下着绿豆、黄豆一样大颗的雨也要去修路,落雪天也要去修路,夏天37度、38度甚至40度的高温天气也要去修路,下冰雹也要去修路……

天气好的时候要砍竹子砍树,砍地烧地,挖地种玉米、红薯、木薯、小米、旱禾、芋头等杂粮填饱肚子。夜晚还要派人轮流守玉米地或者红薯地,不然的话,野猪群一夜之间,就能把一年的收成“消灭”得干干净净!

1950年~1975年,每年2\/3的时间都是靠吃杂粮度过的。当时政府号召全国老百姓“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大家都积极主动地节约粮食,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自力更生,几乎没有从外国进口粮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