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尚方剑

佛山东面的广州,同样下了一整日的雨,只是雨势比佛山略小。南城珠江沿岸雨帘之下灯火通明,江边参差密集的船只逐波摆荡,岸上人群往来如梭,热闹非凡。北城则多是官衙与大户宅院,随着夜幕降临已是一片寂然。大宅檐下的灯笼悠悠摇晃,穿透雨水洒下昏茫的光亮。

广州府衙里,知府大人把一封拜帖再次打开看了看,又合了起来,脸上满是不解与困惑。至于为何,便要说到……

重涵虚岁十九,与李章明同岁,不过重涵生在岁末,李章明生在岁初,重涵实则小了李章明近一岁。韩玉、张海云与李宏风大重涵一到三岁不等,也都不过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俗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的虽非本朝,但同样说明了科举之难。往年出一名二十上下的进士,难免被人捧到天上,少不得“百年一遇”的形容。像成渊当年金榜题名后便被追捧一时,在士人圈中名声极响。可老天爷好似二十年前打岔失了手,把几百年的神童才子全放在差不多时候投了胎,还全在一年中了进士。不过,细想之下,重涵五人能少年登科,也并非是多奇的事。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五人全为荫监生,毋须童试与乡试即可参加会试。然童试与乡试难度实则不在会试之下,尤其江南一些学风鼎盛之地,学子过乡试甚至比过会试还难。一生科举不第却名扬天下的才子代代不乏,足以说明能否每轮考试一帆风顺,除了才学也需要些运气。仅童试就得考三轮,再加上乡试、会试,其中一次运气不佳便又是三年,少年登科才显得难上加难。而这些大员之子,荫庇直入国子监,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下却少了穷苦人家靠读书发迹的动力,年少多享于玩乐,虚了年华。

李章明则是异类,性格天生认真之余,可能多少受了成渊的影响,从小勤勉苦读,同时潜濡默被地影响到重涵。重涵又与李宏风自幼拼到大,俩人为比拼之事暗自都下了不少功夫读书。张海云早年丧父,自明若不能科举中第,往后恐怕前途艰难,于是也颇为刻苦。而韩玉这随波逐流的,看着三位好友都力学不倦,大不敢怠慢了学业。

以五人的家境地位,愿专心于学业,便能有大华最好的老师传授解惑,只要天资不次,自然会优于常人。五人又都运气不错,一次即金榜题名。京城这五大才子便一起少年登科,看起来是一大奇事,实则并无有违常理之处。

不过转头来说,成渊被李云从收留时已有十多岁,这年纪才入官学读书,同时还要在李府帮工做杂事,居然能在二十岁就金榜题名。而重涵十五岁,任性去考个乡试也能中。此两桩才是真的奇,但对比一科出了六个少年进士,倒显得不奇了。

五大才子皆出身不凡,外人就遇上了尴尬的事——马屁可真不好拍。拍其中一人吧,怕得罪了其它人的爹。五人全拍吧,这才子也显得太过便宜,最后大家干脆全默契地闭上了拍马的嘴,只在私下聊聊。士人还各有站队,比较五人谁为第一,或谁为最次,也好按规矩评个四大出来,这五大听来总是别扭。

今年的春闱闱票乃是臻融庄卖得最好的一次,正因为大家都有兴趣来猜五人中谁会考得最好。岂知最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钟承止以虚岁十八的年纪高中状元。金榜一出,士人圈无不诧然,往后少年进士可真要不值钱了。而想拍马屁的人就更难了,若将重涵五人夸个天花乱坠,那把钟承止这十八岁的状元置之何处……

于是乎,今年科举大不同往年,少年才俊辈出,京城面上却波澜不惊,无人做太多评论。可暗下与外地,那讨论得是如火如荼。一些本并不关心晚生后辈的官员也都知道了钟承止、重涵几人的大名与身份,甚至还听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八卦。广州知府便是这些官员的其中之一。

广州知府得知今年翰林院派来的乡试考官时,又是惊诧又是不解又是担忧。怎把这科的少年进士们全请到广东来了?五人里有三人的爹位高权重。钟状元如今多受皇上宠爱众人皆知,还盛传是重家义子。剩一个没爹的张海云,却是其他人好友。哪一位得罪得起?广州知府对这些京城晚辈们不甚熟悉,印象里年少出名多有些轻狂不羁。若不小心把其中任何一位怠慢了,知府大人都担心自己官帽不保。

李章明三人昨日到达广州时已入夜,今日才登门找康侍讲。一早康侍讲还与家人出了门,下午才回来。李章明三人再同康侍讲一起来拜访广州知府时,天都快黑了。

广州知府拿到拜帖时,先是奇怪京城到广州怎如此之快,再细看拜帖上的姓名,居然缺了钟承止与重涵。是这俩人还未到广州?那其他人先一起来拜访是何意?而且康侍讲都到了,不可能两个后辈还未到。难道是这俩人故意不来?那又是为何?……广州知府拿着拜帖打开合上反复看了数次,心里七上八下,在房间里走了三圈才终于出门去见客。

“哎!康大人,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怎如此快便到了广州?也不着人提前招呼一声,我也好去城外恭迎。”

广州知府也是进士出生,当年未入翰林院,其后能一步步坐到知府之位,也算仕途平顺。康侍讲官品不及知府,便赶紧同李章明三人一起对广州知府见下官礼。但翰林院留馆来日前途不可限量,广州知府丝毫不敢摆上官的架子。

一番客道寒暄与介绍之后,广州知府请众人坐下,便问到了钟承止与重涵二人。这时康侍讲对广州知府说道:“曾大人,今日急来拜访,并非因乡试之事,而是……”

康侍讲看向李章明。李章明点了点头站起身,从腰间取下了一把剑呈给广州知府。此剑剑鞘紫檀错金,又嵌有极为精致的铜刻,便是孙煦给重涵且并未收回的那把——尚方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