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王薨

和硕肃亲王豪格准备从四川凯旋回京了,他令明朝降将王遵坦、李囯英等人留守保宁。

部下将一箱箱的金银珠宝装车,准备运回北京。这一次远征四川,爱新觉罗·豪格又捞了不少。

京里的八旗都在传:“礼王府的墙,豫王府的房,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

呸!这些爱嚼舌根的家伙,太不体谅肃王爷了。

肃王爷家大业大的,光有记载的妻妾就有十三人,儿子都生了七个,不多捞点银子,怎么够用?

“亲王殿下,您要回京了吗?上帝保佑您!”

听说豪格要走了,四川耶稣会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赶紧来送行。

豪格对西洋科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他们的大炮。在北京时就与著名传教士汤若望打得火热。汤若望托他到四川后保护主的仆人,豪格一口就答应了。

利类思、安文思二人在四川逃难途中被清兵抓捕,送到豪格营中。豪格一看,这长相,金发碧眼,铁铁的,老汤的朋友。

他这人,对朋友,一向爽气,“宠渥有加,每日赐肉给米,妥为照顾”。

结果,捡到宝了,这二人既是传教士,也是科学家。豪格向他俩请教关于机器的知识。一聊,“大为惊异,以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称赞不已”。

于是豪格授意他们把科技、天文类书籍,详加解说,译成满语,准备带回北京,交给顺治帝。

豪格想,应该以西洋之法,改良大清的火器。

“二位珍重,汉人有句俗话,叫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孤相信,还会有与二位重逢的那一天”。

说完,豪格哈哈大笑,翻身上马,踏上了回京的栈道。

这是一条不归路。

??

满载而归的豪格大军,经陕西、山西、河北,足足走了五个多月,才走到北京。

一到北京,豪格就觉得不太对劲。济尔哈朗怎么不出来迎接自己?索尼呢?自己这一阵营的人呢?

他不知道,就在自己远征四川的两年时间,多尔衮已经将他在京里的势力,清洗得差不多了。

豪格捏了一下自己的小耳朵,这是他的习惯,一犹豫就喜欢捏耳朵。

可惜耳朵太小,怎么捏也捏不大。

豪格,满语,小耳垂的意思。满族有以体貌特征给孩子取名的习惯。比如,多尔衮,獾;阿济格,小;多铎,胎儿??

多尔衮没派人来迎接,百官也未出迎,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顺治帝派人来了。

十岁的小皇帝在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

小皇帝亲自设宴,给了豪格极大的安慰,虽然迎接的官员不多,但毕竟是一国之君,代表着朝廷的态度。

吃完饭,豪格让八旗将士返回各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离家两年了,八旗子弟也想念老婆孩子热炕头啊!

肃亲王是大好人,体谅部下。

当然,自己也得回家见见家人。

豪格带着少数侍卫,还有抢来的金山银山,回到了位于北京玉带桥东岸的和硕肃亲王府。

好一个花好月圆夜,人月两团圆。

忽然,王府被两白旗的兵包围了。

豪格措手不及、大惊失色。

有没有搞错?皇上刚赐完宴,夸我对囯家有大功,你们就抓我?没见过这么办事的!

多尔衮就是让他想不到。虽然多尔衮比豪格还小三岁,但政治手腕,又狠又辣。专门选政敌想不到的时候,动手。

年龄比多尔衮大十三岁的济尔哈朗都不是对手,就别提只大三岁的豪格了。猝不及防之下,豪格束手就擒,被关进了监狱。

抓人总得有理由吧?豪格刚打了胜仗,功劳这么大,又是太宗长子,皇帝刚赐完宴,抓他的理由是什么?

这个不用担心,摄政王多尔衮早给他备好了。两条:一是冒领军功;二是包庇部属、提拔罪人扬善的弟弟吉赛。

冒领军功,这个太普通,杀敌五千,报上去一万,很正常。八旗入关后,慢慢堕落,冒领军功,各旗都有,没啥奇怪的。

提拔罪人之弟,这事确实有。

瓜尔佳·扬善,是清开囯五大臣费英东的弟弟,也是豪格的心腹大将。几年前,原本支持豪格的何洛会反水。在多尔衮指使下,何洛会诬告扬善及其子罗硕谄附豪格为乱,父子二人皆被斩于市,豪格也被削了王爵。

瓜尔佳·扬善是为支持自己而死的,当然要保他的家人。豪格将扬善的弟弟、瓜尔佳·吉赛,藏于自己军中,这次征讨四川立了功,豪格又给他升了官。

这就成了滔天大罪了。

??

“额娘!”

听说大哥被人抓了,小皇帝福临,慌慌张张地来找自己的母亲、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皇上,汝是一国之君,处事不可慌乱。找额娘什么事?”

顺治帝定了定神:“额娘,大哥被抓了,您要救他啊!”

“唉!皇上!咱们孤儿寡母的,没有力量管这件事。汝万不可干涉此事,免得激怒了摄政王,惹火烧身!”

布木布泰长叹一口气,眼里却闪着寒芒。

他比多尔衮,更想豪格死。

豪格是太宗长子。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福临皇位的一大威胁。不杀了他,两黄旗的老臣就不会真正归心。

这一点,圣母皇太后看得透。

但是,杀豪格这事,自己这一方不能干。绝不让皇上背上一个杀兄的骂名。

这个锅,必须多尔衮背。

“可是,额娘,大哥是冤枉的呀!”

“皇上,汝要记住,没有力量的时候得忍耐,慢慢积蓄实力。豪格是冤枉的,等皇上长大亲政了,再给他昭雪便是”。

圣母皇太后一边安慰着福临,一边心中暗喜。

豪格耳朵小,没福,这一生吃女人的亏吃得多。

先是母亲、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太狂。违反努尔哈赤不许在宫内坐轿的谕令,被废。母亲被废,不仅让豪格失去了嫡长子身份,还让他在后宫孤立无援。使得布木布泰能以太后身份,兴风作浪。

接着岳母莽古济,不顾皇太极谕令,在豪格迎娶林丹汗的女人为侧福晋的婚礼上闹事。皇太极怒极,逼豪格杀了自己的嫡福晋哈达纳喇氏。背上了一个“杀妻”的骂名。

最后,就是吃这位圣母皇太后的亏,直接丢了命。

红颜祸水,女人,惹不起!

??

多尔衮使人议豪格的罪。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豪格无愧于太宗长子的身份。他对审讯的官员说:我是先帝的长子,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你们赶快杀我,如果放了我,我回去也要杀了自己的孩子,再自杀,去见先帝”。

审讯的官员上报多尔衮:豪格的罪过比天都大,得杀!

多尔衮假惺惺:“他是先帝长子,我怎么忍心下这个手呢?”

他是不忍心下手,但两个月后,豪格就在狱中死了。

怎么死的?历史悬案。

多尔衮继续清洗其他政敌,为自己称帝扫除障碍。

先收拾郑亲王济尔哈朗。

他找了条好狗,济尔哈朗的侄子,爱新觉罗·屯齐。

为什么侄子要告叔叔?

说来话长。

当年努尔哈赤杀了弟弟叔尔哈齐,将叔尔哈齐的幼子济尔哈朗养在身边。济尔哈朗长大后,和努尔哈赤、皇太极亲得不得了。可叔尔哈齐的其他几个成年的儿子,阿敏、图伦,却忘不了这血海深仇,视济尔哈朗为叛徒。

屯齐是图伦的儿子。

屯齐先告豪格诸悖妄状,说何洛会可以证明。狗背叛了主人后,自然要往死里咬主人。何洛会说,绝对有这事,复从而证之。多尔衮遂坐夺豪格王爵,以幽系终。

然后,屯齐联络另外两个济尔哈朗的亲戚:尚善、屯齐喀,一起诬告济尔哈朗,说太宗初丧时,济尔哈朗不举发两黄旗大臣谋立肃亲王豪格;以及扈从入关时,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议罪当死。

济尔哈朗见势不妙,赶紧向顺治帝请罪。三月,被削亲王,降为多罗郡王。

勋臣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诸子侄皆受到牵连,后从轻发落。

最后,屯齐攻击两黄旗在职的最后两位忠于太宗血脉的老臣:索尼和熬拜。

他告发索尼,在皇太极去世后,和图赖等人准备谋立豪格为皇帝。多尔衮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将索尼夺官抄家,让索尼去给先帝守陵。

随后他告发鳌拜等人曾试图谋立豪格,鳌拜因此被判死罪,得旨“罚锾自赎”。四月,鳌拜又被人告发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再次论死,后改革职为民。

至此,当年发誓要扶保太宗血脉的两黄旗八大臣,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和冷僧机投奔了多尔衮;图赖、图尔格已死;索尼、敖拜回家喝小米粥。

整垮了豪格,多尔衮开始瓜分豪格的遗产,包括女人。

多尔衮娶了豪格的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杜勒玛和一位侧福晋;多铎娶了一位侧福晋。

这没啥好奇怪的,蒙古女人,向来如此,男人在外面打生打死,女人在家里闲唠家常。

豪格的大福晋,和圣母皇太后,还有多尔衮的大福晋都是堂姐妹,都姓博尔济吉特,关系很好。有他们说情,改嫁很正常。

更何况博尔济吉特·杜勒玛替豪格生了嫡子富绶。

不改嫁多尔衮,富绶,还有豪格的其他六个儿子,一个都别想活。

大福晋和侧福晋们改嫁了,也有不愿意改嫁而殉葬的。

有三名妻妾为豪格殉葬。一个是侧福晋舒呼礼;一个姓氏不详;最出名的一个是庶福晋黄氏,朝鲜黄业沁之女。

黄氏为豪格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固泰、三子握赫纳,按说不需要殉葬。但她是朝鲜人,受儒家学说教育。不愿意嫁二夫,上吊自尽,以死殉豪格。

多尔衮杀了豪格后,将豪格的儿子们养在身边,对他们很好,视同己出。

何洛会很怕。狗一旦背叛了主人,就想把主人一家都咬死。不然,小主人长大以后报仇怎么办?

他劝多尔衮斩草除根。

多尔衮召豪格诸子入府校射,何洛会詈之曰:“见此鬼魅,不觉心悸!”

多尔衮没同意。毕竟睡了人家老妈,再杀人家儿子,堂堂摄政王,实在不好意思。再说了,豪格的儿子们年纪都小,小孩子,谁养大了,跟谁亲。当年努尔哈赤杀了济尔哈朗的父亲,将济尔哈朗养在身边。济尔哈朗长大后,跟努尔哈赤亲得不得了。

豪格的七个儿子得以幸存。

??

豪格死了,济尔哈朗倒了,代善病重,索尼和敖拜在家喝小米粥,多尔衮权势滔天。

圣母皇太后觉得这样不行,得制衡,不然儿子的帝位不保。

她开始了反击。

先给济尔哈朗复爵,济尔哈朗三月份被降为多罗郡王,四月份即恢复郑亲王爵位。

再分化瓦解多尔衮阵营。

多尔衮这边有三个王: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这三个王如果团结一心拥护多尔衮称帝,福临的皇位危险。

圣母皇太后拉拢多铎,多铎态度中立。福临当皇帝,自己可以当摄政王,可多尔衮即位,自己就摄不了政了。但是,多尔衮没儿子,要是过继自己的儿子给他,支持他称帝也可以考虑。

中立就行,圣母皇太后的突破点在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

阿济格当年虽然和多铎一起,拔刀子支持多尔衮称帝。但那是他以为,大家都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多尔衮称了帝,自己自然水涨船高。

可没想到多尔衮当了摄政王,阿济格反而受了一肚子气。

本来他和多尔衮同领镶白旗(原努尔哈赤的正黄旗),阿济格是旗主。多尔衮当了摄政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将两白旗纛旗颜色对调,镶白旗变为正白旗。多尔衮独领正白旗,将原旗主阿济格调到了镶白旗,归多铎管。这样,阿济格就丧失了旗主身份。

这还不算,多尔衮还经常训斥、惩戒阿济格,有一次因为阿济格出师索贿,将他降为郡王,后来才复晋亲王。

弄得阿济格愤愤不平,说自己这个弟弟,比自己老爹管自己管得还严。

有怨气,就好挑拨。

圣母皇太后使人激阿济格:您的战功那么大,没道理您的两个亲弟弟都是摄政王,而您不是。您也应该摄政才对。

阿济格一想,是这个理。我跟他俩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年纪比他俩都大,资历比他俩都老,战功也立了不少。凭啥他俩是摄政王我不是?我也要当摄政王。

于是阿济格启于弟多尔衮,争称叔王。

多尔衮没同意。

不同意也就罢了,还勃然大怒:想跟我抢权?摄政王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多尔衮不给亲哥面子,令百官议阿济格的罪。即论其骄妄诸罪,令勿预部务并禁交接汉官。

阿济格怂了,只好道歉认错。

这事发生后,阿济格跟多尔衮有了隔阂,再不像以前那样,积极支持多尔衮称帝。

在圣母皇太后的高超政治手腕下,小皇帝福临的皇位,暂时安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