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1

“日上三竿,有的人还在屋里睡着!既不起床做饭,也不带孩子,整天光吃饭不干活,怎么有脸活着!”

一阵尖锐的叫骂声,吵醒了白沉音。

白沉音睁开眼,入目是一片茅草屋顶。

又是古代吗?

白沉音不理会外面的叫骂声,连忙接受原主的记忆和剧情。

。。。。。。。。。

原来不是古代文,而是年代文。

如今是建国六十年代,原主名叫白沉音,父母早已去世,她也已经五十来岁,有了三个孙子,两个外孙女。

原主年纪轻轻时丈夫去世,只留下女儿季红霞,后来带着女儿嫁进了张家做后娘。

张家本就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娶她进门时,就明说娶她就为照顾孩子,为了防止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前面的孩子不好,所以不会和她生孩子。

原主本就有一个女儿,为了吃饭才再嫁,不生也没关系。

她嫁过来后勤勤恳恳的照顾孩子,可偏偏她渐渐忘记了本心是为了抚养女儿长大。

人们本就对后妈有偏见,何况是带了个拖油瓶,原主为了让大家少说闲话,也为了老有所依,对继子继女掏心掏肺,苦了自己和女儿也要让继子女高兴。

张家人嫌弃季红霞脱油瓶吃的多,原主背地里就让女儿少吃,尤其是看到张家孩子吃好吃的,女儿露出一脸馋样的时候,原主就会将她拖过去一顿打,叫她再也不敢多瞧一眼。

家里的琐事,季红霞从四五岁就开始做,就算刚忙完,但只要闲下来,张家就要指桑骂槐说她好吃懒惰。

原主一开始还心疼女儿,为她辩解几句,然后跟着被骂,叫她滚。

原主思想封建,觉得自己本身再嫁已经叫人说闲话了,若是被赶走,还能有活路?

没办法,原主只能叫小小的季红霞不停的干活,一刻不得闲。

用的久了,众人习以为常,就连原主这个母亲,也不再对女儿怜惜。

原主女儿还小,哪懂这些东西,只知道张家人嫌弃她不是亲生的,多吃口饭都不给她好脸色。

妈妈也对她让要听话懂事,少吃多干活,因此养的她从小逆来顺受的性子,成为苦情剧女主一样的人。

可惜这剧本是福运团宠,原主女儿这个悲情女配自然等不到被所有人认同的结局,反而最终被逼上末路。

季红霞在干活,继姐在玩耍,继姐吃好吃的,继姐买新衣服,季红霞捡继姐的旧衣服,在厨房吃剩饭剩菜。

季红霞只要看向继姐,眼里总会冒出羡慕的光芒。

原主有时会安慰她,继姐好吃懒做,以后嫁到婆家日子不会好过;她的小红霞这么勤快,以后会一辈子幸福,被所有人尊重。

小红霞信以为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长大后嫁人。

可现实往往并不是好人一定有好结果,勤快人一定会收获。

长大后,继姐被张父选了个好人家嫁了,还有陪嫁;轮到季红霞的时候,却要被嫁给年长十岁爱喝酒打人的二婚老男人为继弟换彩礼。

季红霞第一次反抗,哭着问母亲,为什么她勤快了这么多年,却得到这结果。

原主也心疼女儿,可她不能为女儿做主,不然一定会同时得罪张父和继子。

原主十几年下来,被张家洗脑,投入了太多的成本,早就将继子当做自己的亲儿子,指望她养老。

于是原主不仅没有为女儿出头,反而劝她认命,不然不管嫁给谁,没有娘家兄弟做靠山,会被婆家欺负。

季红霞觉得这不对,可这正是大家千百年来所认同的真理,她不知道怎么反驳,哭着跑了出去,一时想不开,直接跳了河。

的亏有路过的青年瞧见河里有人挣扎,连忙跳下去救了她。

原主得知女儿跳河,先是一惊,心中正后悔之前不该那么对女儿,转头又听说女儿被救了,心头顿时涌上无尽怒火。

再听有认识的人说救下女儿的青年名叫马冬青,是个工人,家庭条件很好,还单身,原主心头一热,打定主意要将女儿甩给他,一举两得。

到了那儿,有多舌的妇人说季红霞被青年亲了嘴渡气,问原主怎么办。

怎么办?正如了原主的意。

原主上去就打了季红霞,说她不要脸,被别的男人坏了清白,如今真要脸,就该再跳河去死。

季红霞只是个小年轻,哪知道原主是故意激青年,被母亲在这么多人面前辱骂,她忽的爬起来,再次跳河。

还是青年下河将她救了回来。

见到这么不讲理的原主,青年也没法子,总不能叫姑娘真被逼死了,只好叫道自己娶季红霞。

马家没想到儿子送东西给乡下的大姨,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个媳妇。

马冬青一表人才,已经十九岁还没对象,那是马母太挑剔。在马母看来,就是配公主也配得上,那么多好姑娘要嫁她儿子,怎么就轮到了乡下的村姑!

虽然马母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但她家离县城近,丈夫孩子都是工人,眼光高的很。

马冬青不是只带着季红霞回来的,跟着一起来的还有马家的大姨和原主一家子。

马母不想认,可原主一家子也不是吃素的,胡搅蛮缠有一手。

加上马家大姨在一边说和,真心夸赞季红霞人勤快老实听话,不认张家可没她活路,才让马母认了这门亲事。

至于彩礼,马母一张口就是二十块钱,爱嫁不嫁。

嘿,之前那户人家也只说给二十块钱,那是一锥子买卖;马家这么有钱,以后手指漏点也够张家吃喝了。

当然要嫁!

当天张家人拿了二十块钱彩礼,在马家吃顿饭就回去了。

本来马母就不满意季红霞是个村姑,见她真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大家子的饭,一天到晚洗洗弄弄不闲着,的确勤快,马母对季红霞态度好些。

可之后张父派原主这个亲生母亲,不时去马家打秋风,可把马家恶心的够。

原本对季红霞态度有所软化的马母,再次厌恶起季红霞。

原主是个刁蛮不要脸的老婆子,要不到钱或者东西,就哭天抹地说女儿不孝顺,嫁了个好人家却不管爹娘,根本没想过女儿的困难处境。

马家要脸,只能给了。事后所有的闷气怒火都发泄在季红霞的身上。

马冬青倒是个体贴的男人,妻子的善良、付出和委屈,他都看在眼里,他怜悯她,却也无法改变季红霞在马家的处境。

毕竟根本原因还在季红霞有个拖后腿的娘家和不要脸的老娘,只要她还来打秋风,马家就不能改变对季红霞的态度。

这个世界的剧情,主要就是围绕着马家的老来女马宝珠发展。

马家有四个儿子,等到成年时,马母老蚌怀珠,生下了马宝珠,全家娇宠,在缺吃少喝的年代,还养的白白嫩嫩,吃的用的无一不精致。

季红霞嫁进门第二年,马母生下马宝珠,坐月子是季红霞伺候的,马宝珠是季红霞哄着的。

有着原主这个极品老娘,季红霞这么多年也没能被马家人接受,就连被她一手带大的马宝珠也瞧不起她,对她没有一分情面。

六十年代,张父去世,原主再次成了寡妇,和继子一家生活,陆续带大了三个孙子。

直到有一天,原主被叛逆期的孙子推倒,撞伤了腰,不能再干重活,从此成了张家儿媳嘴里吃闲饭的人。

不提这些年原主对张家的贡献,只说她腰伤了后,没有休养,洗衣做饭,养鸡喂鸭,一天到晚也没闲着。

就这样儿媳还天天指桑骂槐,稍有不如意就骂街。

继子跟没看到一样,该吃吃该喝喝,从来不管。

只有原主从女儿家拿东西回来,儿媳才给点好脸色,过几天故态萌发。

原主为了一时的清净,只好再去女儿家要东西。

季红霞心里苦,可她天性善良,虽然恨原主,却也明白老娘在继子家不好过,总是心软的给了。

原主拿了东西走,被马家人看在眼里,眼见原主越来越过分,简直要讲二房私房掏空,马家齐上阵,劝马冬青和季红霞离了婚,将季红霞和她生的一个女儿扫地出门。

日后不仅没了有钱亲戚,还要再多两张嘴?

继子一家不干了,转头找好人家,要将季红霞嫁出去。

季红霞不愿意,她是吃过重组家庭的苦头的,坚决不嫁。

眼见彩礼飞走,继子一家索性将原主和季红霞母女赶出家门,让她们自生自灭。

没有地,没有房,叫她们怎么活?

是马冬青将她们安置了,还为季红霞找了个工作,不时来帮忙。

直到他要再婚,说以后不来了但每月给五块钱生活费,季红霞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将自己对母亲的怨恨都说了出来,然后跑了出去。

就算原主再无知,也知道自己让女儿错失了良人,心里后悔不已。

原主更后悔的是她这次又没有跟上去,季红霞跳河了,连尸体都没捞到。

孩子也让马家带回去了,只留原主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世。

大家每每提起她,都说她是傻子,为别人的孩子,逼死了自己的孩子。

后来原主失踪了,有传言说她疯了,每天下河找女儿的尸体,或许淹死了。

其实原主已经找到女儿的尸体了,只是她选择抱着这副尸体,一起沉寂在河底。

。。。。。。。。

白沉音看完,已经无话可说。

原主是个傻女人,是个老极品,她自私懦弱,欺软怕硬,重男轻女,落到这幅下场可以说一句活该。

只是可怜原主的女儿,一天都没过好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试试年代文日常生活流,为新书做个练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