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写文章投稿

李快来是独子,农村人是可以生两胎的。但因为母亲生下他之后,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再生养。

李华明觉得有一个儿子也就够了,可以攒钱供儿子读大学。

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李快来考上大学,还能回到学校当老师,这是他们李家祖宗显灵了。

“文琼,快来回来了,赶快上菜。”李华明在屋外大叫着。

“你放心,我一早准备好了。”邓文琼从屋里出来,拿过李快来身上的背包。

还是女人细心,邓文琼发现李快来手臂上的伤。“你的手臂是怎么回事?”

“妈,是我不小心碰到的,没事。”李快来不以为然。

可邓文琼担心儿子手臂的伤势,硬是解开纱布查看。

当她发现有一条不深的刀痕时,不由蹙眉道:“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没事的,我买了消毒水,估计过两天就好了。”李快来故意道,“妈,我肚子饿了。”

“对啊,文琼,先让快来吃饭再说。”李华明说道。

邓文琼急忙让李快来进到屋里,黄色的圆桌上已经摆着一盘的鸡肉,三黄鸡,那黄澄澄的鸡皮让李快来暗暗流下口水。

在学校这一个月,还没有吃到这么好的本地鸡。

不过,因为家里的经济不好,这一顿算是加餐,除了鸡肉外,就是一个青菜了。

在自己的家里,李快来也不客气,喝了一碗浓浓的鸡汤,再吃了三碗饭,这才感觉到肚子不饿了。

虽然后世有人不吃浓鸡汤,说这样吃容易让人长胖。

但李快来现在缺的就是油,恨不得多吃几碗浓鸡汤,补补身体呢。

“妈,我累了,想去休息一会。”李快来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松了松皮带。

虽然说刚吃饱要坐一会,但他觉得有点累。

站了几个小时,还与歹徒搏斗,能保持这样的状态算是不错了。

“你赶快回房间休息,我已经收拾干净了。”邓文琼笑道。

李快来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小床上。

他家就是三房一厅的瓦房,外面一个大院子,这是农村的标准“套房”。

有钱的人家已经建楼了,毕竟像他们这种沿海地方,一年有几次台风。

一到台风天,住在瓦房的村民就担惊受怕。

特别是超过十二级台风,住瓦房的村民都要撤到村委会的办公楼或建有楼房的村民家里。

看着四周熟悉的情景,李快来深吸了一口气,前世和后世的回忆不断交融着。

突然,李快来看到书桌上摆着一些文学杂志,例如《作品》《人民文学》等。

这些都是李快来以前从旧书摊里买回来的。

他没钱买新书,只有买一些人家当成废旧书卖时,才去买。

像这种书,几毛钱一本就可以买回来。

李快来拿起《作品》杂志,漫不经心地翻开看着。

突然,他眼睛一亮。

写文章投稿,还是可以赚点稿费解决家用。

虽然说是重生,但他以前只是一个老师,哪能像网络小说所写的那样,自己可以赚几百亿呢?

但写诗歌、散文或小小说还是可以,毕竟他以前也喜欢写点东西,一直喜欢看文学杂志,要写这个也并不是很难。

李快来拿出笔,在信纸上写了起来。

没过多久,一首30行的诗歌《回家》就诞生了。

李快来躺下后不久就睡着了。起床时,房间有点暗。

李快来看了看时间,发现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难怪天暗了。

李快来下床看了下手臂的伤口,没有什么大碍。

他再用消毒水消毒,不再用纱布绑着了。

李快来出去一看,发现父母都不在家。

他知道他们都去田里干活了,便先煮饭,等他们回来一起吃。

现在李快来的手臂还有点不敢干农活,估计等到明天就差不多了。

今天三号,还有四天在家,可以帮家里干点活。

在用柴火煮饭时,李快来见闲着也是闲着,把本子拿到厨房,一边看火,一边写散文《回家》。

他有着三十多年的文学功底,前世又看了不少好作品,再写这样的文学作品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晚上七点半,李华明夫妇才疲惫地回来。

因为下午他们要杀鸡煮饭等李快来,所以浪费了一些时间,现在才把地里的农活干完。

“爸,妈,你们以后不要太晚回来了。”李快来担心地说道。

“没事的,我们现在也不辛苦,只是地里的农活要干,要不然拖着不好。”李华明抹掉脸上的热汗。

今天的天气闷热,热得他衣服都湿透了。

李快来急忙道:“我煮好热水了,你们赶快去洗澡。”

李华明也不多说,去拿衣服洗澡了。

李快来见母亲在外面收拾东西,也出去帮忙。

“快来,你的手臂不是有伤吗?不要帮我,我一个人就行。”邓文琼拒绝李快来的帮忙。

“妈,只是破点皮而已,没事的。”李快来本来就怕刀伤有毒,所以才用上消毒水消毒。

后来药店的工作人员说伤得蛮轻,不大碍。

李快来帮母亲把东西放好后,问道:“今年的蔗价怎么样?”

“不好啊。”邓文琼摇着头,“听说今年的蔗价一吨不到两百块钱,我们相当于白干了。”

“那有考虑到种别的东西吗?”李快来心里一动。

与其让其他学生家里改变种植,还不如让他家先来。

只要尝到甜头后,其他村民也会跟着种的。

李快来记得2015年后,他们家改种火龙果,一亩能收成一万多块。

而一亩甘蔗地收成是7吨左右的甘蔗,200块一吨的话,一年才1400块。

相比之下,农民就喜欢种火龙果了。

不过,种火龙果的成本也高,第一年种植的成本是一亩一万几千块,一年回本,后面的十年就是可以稳赚了。

“有人在村里提出这种想法,但就是提一提,种什么,可不可以赚钱,没有人敢说的。”邓文琼摇着头,“我们种甘蔗种了二十多年,习惯了,让我们改种其他的东西,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李快来着急道:“可是种甘蔗不赚钱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