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文德殿朝议出来后,秦王回到府中,一直在思索张利平说的话。但他对北虏的情况一无所知,思来想去不得要领。突然脑中灵光一现,兵部侍郎左然刚从北虏回来,应该熟悉情况,因此吩咐翟义跟随自己去找左然。

兵部侍郎左然得了旨意休沐在家,正在宅邸写出使北虏经过的奏报,闻听秦王来访,大感意外,但还是出门迎候。等宾主就座,左然开口道:“不知王爷来找下官,所为何事?”

秦王微笑道:“昨日左大人回朝复旨后,我父皇在文德殿举行朝议。计相张大人提出多开榷场,往北虏输送物用,赚取北虏资财,让北虏国内内乱得以延续,以强已弱敌,久而久之,不战而胜。本王听了,觉得耳目一新。但具体该如何做,本王却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来请教左大人。”

左然笑笑:“王爷恐怕找错人了。下官只是一文臣,不懂经济之道,怕是帮不到王爷。”

秦王道:“左大人给我讲讲北虏此行所见所闻便可。”

“这倒可行。”左然轻啜了一口茶。“王爷,因为本次北虏内乱,许多逃到北虏的汉人彷徨无计,因此来拜访下官的特别多,下官也就了解到许多此前不知道的消息。这北虏胜过我大炎的地方便是兵民合一。北虏百姓的生活便是骑马射箭,因此平日里根本不需养多少兵,需要作战时临时征召便可。反观我大炎,只怕一年有大半的税赋都用在养军之上。另一处便是北虏都是马军居多,打得赢便打,打不赢就走。反观我大炎,步军居多,除了死守关隘,怕是再无其他应对之法。”左然是兵部侍郎,因此首先在意北虏的军事。

左然见秦王连茶都不喝,只是认真倾听,又续道:“北虏对外便是两策,一是和亲,一是武力。往西、往北,如大食、阿萨兰回鹘、北阻卜、西阻卜,北虏都是采用和亲和通商,比如北阻卜一次就卖给北虏两万匹马。往东、往南,如我大炎、高丽、生女真人和五国部人,北虏都是采用武力和通商。比如卖到我大炎的沙金、北珠、人参、鹿茸,都是来自生女真人和五国部人。”

秦王道:“左大人,我们大炎可否直接与阻卜、生女真人和五国部人交易?”

左然道:“可以,听说北虏对生女真人、五国部人和高丽人盘剥极重。和阻卜也是和和打打,应该都可以争取。但要和他们通商,只能走水路绕开北虏。我们大炎东南便本就有许多做海外通商的。既然大洋都能跑,走北地应该不是难事。”

秦王闻言,喜道:“那我们如果与北虏作战,岂不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偷袭北虏的后方?”

左然没想到这一节,闻言想了一下,道:“当是可行。”

秦王得到左然的肯定答复,喜不自禁。不过他还有一点困惑,问道:“左大人此行见过许多逃到北地的汉人,可知为何他们要跑去异族?现在我大炎朝国泰民安,为何还不回来?”

左然嗤笑一声:“他们去异族的原因也许多种多样,但是他们现在都是一样。如果大炎强,他们就利用汉人的身份与大炎做生意,赚大炎的钱财;如果大炎弱,他们恐怕比北虏对大炎还狠!这些人即使回来,大炎也不必要了。对他们以德报怨,那对一直留在大炎的人,以何相报?如果大炎能平北虏,下官认为这些人应该视作比北虏更低等的人。”左然越说越愤懑,“我们中原与北虏作战,死了多少人?等我们好了,他们回来享受?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秦王静静地等左然发泄完,道:“谢谢左大人不吝赐教,本王再去找计相张大人商议。”

说完,告辞而出,直接去三司使衙门。

三司使张利平笑眯眯地看着秦王:“王爷,让我猜猜,是不是刚从左然左侍郎处来?”

秦王点点头,正待开口。

张利平继续道:“王爷是不是想找我商议与北虏通商的事?”

秦王又点点头。

张利平见状哈哈大笑:“我还知道你想换马。但这个事得三司使、枢密院和兵部一同来做,明面上还得商人出面。”

秦王看着张利平那张胖脸,有些无语,合着就没他秦王这个京都府尹什么事。

张利平似乎看出秦王心思:“大炎行商的会首都在京都,王爷先得找这些行商的会首谈好,比如瓷器、丝绸、茶叶、盐巴等等行商都要参与。三司使、枢密院和兵部隐藏在后面。还有探事司应该感兴趣。”

秦王反问:“为何计相不出面张罗?”

张利平叹了一口气,摇头苦笑:“我在他们眼中就是‘阎罗爷’。朝廷采买往往交给行商,但有些利润的,都被后头有人的行商抢去,不是我能做主的;没有多少利润的,甚至亏本的,还得三司使衙门出面强行责令普通行商办理。朝廷积压的一些粮食、布匹,又要我三司使衙门强行摊派给各个行商收购。你现在谈的这个与北虏的通商,明显是暴利;换回来的战马又要兵部采买;护卫商人的兵卒要枢密院调派。这些衙门哪个不伸手?只有找那些行商出面替你去张罗。你这事才办得下去。”

秦王听了,有些愤懑:“这是国策,不是普通生意,难道我父皇支持还不够?这些人出面难道比我父皇还好使?”

张利平倒是不慌不忙,谆谆善诱道:“陛下不能所有的事亲力亲为,都得让人去办。是强制他们去办好?还是让他们自己想去办好?再说,即使你贵为皇子,你也不能事事办不下去便找陛下吧?”

秦王道:“这些人贪得无厌,不能换一批清廉的人来办?”

张利平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钱财是利、官位是利、名声是利,如此下来,真正清廉还有几人?图名、图官者之害,往往重于图利者。他不图利,必定不让别人图利,事情要办下去,就只有强制推行,结果必定人亡政息。而真正清廉者,必定无欲无求,同时要求别人无欲无求,但往往无人支持,最后连自身都保不住。”

秦王闻言,一时无法消化,但他知道张利平是为他好,只得道:“谢计相开导,小王下去先思量思量。”转身出了三司使衙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