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夏天生产队出工时,每个队有一个一米五长、一尺五大(50cm圆周)的竹筒和一个小竹筒。

中午休息时,我母亲总是主动拿着大竹筒下到涔边去背水上来,大家一人喝一小竹筒水来解渴。

生产队长让我母亲休息一会儿,再去上工。我母亲也不在乎,仍旧和大家一起上工。

老人们常说:“年轻人的力气用不尽,井水挑不干,吃点亏算什么?”

从干活的地方到涔边,来回也有两三里路(1km~1500m),加上打水的时间,4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还是要的。这样的话,我母亲等于中午就没有得到休息。

那个时候她年轻,恢复快,头天做事累得再够呛,第二天早上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跳起来了,元气满满上工干活去。

生产队砍伐杉树,男人们就修兜、扯钩、砍倒,女人们则剥皮、砍树枝。

大的杉树皮两三张捆一捆,小的杉树皮五六张捆一捆,先从山上拖到大涔,然后背出来放在林道路旁。收工时,每人要带一把杉树皮出来。

过两三天,就把杉树皮一张张的踩平、码好,上面还要用大石头压平。

隔三五天又要“翻堆”,把上面的杉树皮压到下面去,下面的杉树皮压到上面来。最后仍然要用大石头压平。

杉树皮要码成“井”字形,让它们可以通风透气,又快干又不会沤(高温导致腐败)烂。

每条杉树留下1\/3的枝条和树皮,以便于快速蒸发水分。杉树皮会增大与地面的摩擦,使整条杉树下山的速度减慢,遇到陡峭处也不容易跌断。

天气炎热,日头火(太阳)又大,晴天多,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出树了。天天阴雨连绵,三个月之后都还不能出树。完全是靠天吃饭。

每年生产队还要分派大量的青壮年男劳动力去砍杂木,才能完成林木站的任务,同时也为生产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在没修好林道路之前,杉树杂木从山上运到河边,靠的是人力肩扛或者扎桥拖行。

“桥”是用两条杉树扎在一起,拖树的人用一根杠子抬起杉树,不让它的“头部”落地,拖行向前。

有时候也“赶羊”背树——先背500或1000步远,人空手走回去,再背另一趟。如此有个休息的余地,连续负重前行几里路,谁也受不了呀!

赶任务的时候,就会“起倡”背树,也就是每个人背约500步路(一里路远),把杉木或杂木交给另一个人背着前进。如此循环,连续十几个人接龙背树,就可以把一条杉树或者杂木直接背到河边。

参与“起倡”的男人们,每人必备一个名叫“挑棍”的工具,是一个“丫”字形的、与主人的肩膀一样高的结实木棍。

左肩换右肩,或者想要“放水”,再就是把杉木或杂木移交给下一个接力的人时,都要倚仗它的帮助。

从农历12月到次年正月、二月,生产队组织人手在山上烧土皮灰、铲土皮灰,为来年点旱禾(糯谷,也称大糯,打粑粑那种)、种木薯、粟子等做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