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手段

第245章 手段

开平17年12月25日,皇上病逝,姬乾傲继位。

姬乾傲改年号为中兴。

中兴元年2月,周世平动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周世平发觉,最大的问题,是在朝廷,上梁不正下梁歪,只要肃清了朝廷里面的歪风,其余的,相对好署理一些。

周世平的动作之猛,姬芈顼、蒋松华都没有想到。

中兴元年2月10日,春节刚过,宗亲王、颜亲王的府邸被查抄,2月12日,皇宫和后宫进行了大清洗。蒋松华出任左丞相,宗亲王、颜亲王被禁足。

残酷的清算开始,周世平丝毫不留情,凡是依靠阿谀奉承进入朝廷的官吏,一律罢免,若是有明显罪责的,大理寺捉拿,许多赋闲在家的正直大臣,纷纷出任重要官职,自开平13年以来,不合适的旨意、诏书,大都被废止

后宫,周怡慧已经成为了太后,尊称李婉为太皇太后,后宫嫔妃,9成以上被遣散,发给银两,出宫去了,太监和宫女,大范围更换。皇宫内卫,保留不到2成。

周世平带来的10万将士,接管了西台大营、皇宫,周世平亦心疼,这10万将士,培养出来,花了太多的心血,现在,是不可能回倭国去了。

周世平根本不考虑大臣战战兢兢的问题,现在,不是手软的时候。

到了4月,朝廷里的风气大为改观,不少大臣熟悉周世平的作风,很多的政务,不需要安排,自然有人办理,吏部和户部专门派出官员,清理各地流民的情况,这些钦差大臣的手里,还有各地商贾贿赂的证据,这次下去,他们的任务,一是安抚流民,二是考核各省官吏,三是从那些商贾、富户手里,拿过来购买的耕地,手法再简单不过,坐牢或者是交出耕地,自己选择。

大理寺是最为忙碌的,要查证的大臣太多了,可是,丞相的要求很严格,决不姑息,所以,大理寺的官吏连轴转。

中兴元年8月,大理寺审理基本结束。

牵涉到的官吏,有300多人,这些官员,大都是讨好宗亲王、颜亲王,也没有什么大罪,不过,他们不干正事,每日里想的就是如何讨好上司,如何得到更多的钱财,因为他们的失职,各省的官吏,想到的就是盘剥百姓,集聚钱财,弄得大周朝廷乌烟瘴气。

所有人都看着周世平准备如何处理这些官员。

周世平此刻已经很是悠闲了,政务大都交给了蒋松华,同时,皇上慢慢熟悉了很多的政务,在倭国的一年多时间,已经使姬乾傲可以独自处理这些事情了,所以,如何处置这些官吏,实际上是皇上和蒋松华考虑的事情。

周世平之所以摆出严格的架势,是长时间考虑的结果,一来大周朝廷这些年遭遇波折,要尽快恢复,必须下重手,二来必须要立威,树立一个模式,凡是胡作非为的官吏,都没有好的下场,三是为皇上设立了阶梯,毕竟,法不责众,下面的,主要是跟着宗亲王、颜亲王,看着两人的眼色办事的,问题大的官员,周世平早就处理了,现在,留下这些问题不大不小的官吏,让皇上法外施恩,经过了这一步,这些大臣,一定会感激涕零,效命皇上的。这样的帝王心术,周世平相信,皇上一定是明白的。

9月,皇上下旨,免去了众人的罪责,区别情况,对于那些科举录取的官员,确实有能力的,降一级使用,以示惩戒,对于那些不学无术的,发配回家。

皇上的圣旨,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不少大臣,害怕皇上大开杀戒,很多的大臣,罪不至死,如果皇上一意孤行,那么,大周可能要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现在,皇上饶恕了这些大臣,说明皇上是在意大周朝廷的,在意大周未来的。很多的大臣通过早朝发现,皇上话语不多,可是,说出来的话,大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说在处理官吏时,皇上详细询问了大理寺卿所有情况,同时,询问吏部这些官吏的基本情况,对于其中一些不学无术的官吏,皇上毫不犹豫,令这些人回家,皇上没有杀人,但是,官吏被朝廷罢免,受到的打击,远远超过被砍了脑袋。

通过这件事情,姬乾傲树立了威信,如今,姬乾傲不想周世平离开,可是,他明白,周世平最终是要离开的,不会在中原很长时间,从目前的形势看,周世平可能会慢慢脱离朝廷,将事情交给自己处理。

姬乾傲没有想到,这一日来得很快

中兴元年10月,在毫无征兆中,周世平辞去了右丞相职位,推荐蒋松华出任右丞相、姬芈顼出任左丞相。

不要说皇上,满朝的大臣,都很吃惊,如今,大周尚未恢复,不知道周世平大人为何要辞去右丞相职位,皇上更是苦苦挽留。

唯有蒋松华和姬芈顼明白周世平的意思,蒋松华单独觐见了皇上,两人之间的对话,让皇上明白了很多。

“蒋大人,舅爷爷要辞去丞相职位,你去劝劝,朕离不开舅爷爷啊。”

“皇上,周大人是不会留在中原的。”

“蒋大人,这是为何?”

“皇上,您已经继承大统,皇上应该记得,在倭国的时候,皇上游历了一年有余,周大人与皇上说过很多的事宜,皇上的很多见解,周大人是深深赞同的,而且,皇上亲身体验了倭国之变化,对倭国之政务,有了很深的了解,如今,周大人助皇上继承大统,怕是要皇上力挽狂澜,治理好大周。”

“蒋大人,这些道理朕明白,可是,如今朝野上下千疮百孔,田野之中,仍旧有流民忍饥挨饿,各省官吏考核尚未完全结束,此乃是关键时候,舅爷爷怎么能够离开朕啊。”

“皇上,周大人这么做,煞费苦心啊,值此为难之际,皇上应励精图治,大胆施手,臣以为,周大人迟早是要离开大周的,不过不是现在,周大人辞去丞相之职,是想着皇上能够抓住时机,启用人才,将朝廷大臣控制在手里,这样,皇上日后方能大展鸿鸿图啊。”

“蒋大人,朕知道了,可是,朕身边缺乏可用之人啊,除了蒋大人、皇爷爷,朕身边暂时无人可信任啊。”

“皇上,各省清查之情况,大都结束了,此次清理,恐怕有大部分官吏职位空缺,那些依靠钱财获取官职的官吏,此次都属于清退之列,皇上可趁此时机,开恩科,取中原俊杰之士,为朝廷效力。”

“朕明白了,蒋大人言之有理。”

中兴元年11月,皇上颁发圣旨,拟于中兴2年5月开恩科。

圣旨下,大周朝野震动。

大周各省清查官吏、收缴耕地的事情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很多的商贾,为了身家性命,纷纷退出了购买的耕地,省、府、州、县空缺了很多官吏,谁都明白,这是皇上在招揽人才,不少满怀学问的贫困子弟,喜出望外,机会就在眼前,只要能够考取,前途自是不必多说的。一时间,大周各地的学子,纷纷苦读。

朝廷5月开恩科,故各省必须于4月以前完成府试、乡试,吏部、礼部派出大量官吏,赴各省督促考试,于是,从中兴元年12月开始,各地的考试就开始了。

周世平虽然辞去了职务,不过,他并不是完全放手了,李婉和姬晴怡、周延平的来信,他已经收到了,李婉和姬晴怡是催促周世平早日回到倭国,周延平是告知倭国如今之局势的,因为周世平再次进入中原,倭国和大周之来往更加频繁,很多的商人、甚至是学子,赶赴倭国,有的是去做生意,有的是去体验倭国之繁华。

穆天赐之来信引起了周世平的思考,穆天赐想着回到中原,毕竟,穆家的根在中原,在倭国,周世平依旧限制了穆家的壮大,经过了这次搬迁,穆家元气大伤,财富极度缩水,已经没有原来的气势了,周世平明白,穆家有大量的人才,大周这些年快速衰落,与穆家搬迁亦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周世平是明白这些道理的,如今,穆家要求部分搬迁回中原,应该说,对于振兴大周的商贸,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是有很大好处的,如此一来,倭国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

。这次,为了帮助姬乾傲,帮助周宗平和周怡慧,周世平是花费了大量心血的,仅仅是钱粮开支,就是很大的一笔,而且,从倭国带来的10万将士,目前看,亦不可能回到倭国去了,倭国20万将士,抽调了一半。

周世平不得不多考虑,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随着大周的逐渐富强,倭国必须考虑今后的出路,周世平不可能考虑到很久远,可是,自己的儿女和孙辈,还是要考虑到的,年纪大一些了,总是喜欢考虑身后事情的。

周世平经历了大周的三个皇帝,看透了很多事情,一段时间来,前世的事情不断在脑海里翻腾,周世平甚至有了一种预感,冥冥之中,有神灵在控制着,自己迟早是要离开的,就把这些经历,当作是一场梦。

周世平计划的时间,是在中原一年,如今,时间已经到了,可是,中原大地,并没有恢复勃勃生机,周世平累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世平想起了刚刚穿越的时候,来到大周朝,那时,一腔热血,想的是建立一个大中华,甚至推进机械化,可是,真正来到这里,却发觉一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按说,周世平保全周家,离开中原,接着又进入中原,这在外人看来,已经是神话了,可是,周世平不这么看,一个人,手里的权力无论多大,毕竟只是一个人,好的政策,好的管理,能够让百姓很快富裕起来,20年到30年的时间,一个民族,就能够崛起,不过,要改变人的思想,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的认识,是根深蒂固的,是沿袭了几千年的,这些习俗,不是哪个人、哪股力量可以改变的。

如今的中原,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也许能够快速富强起来,可是,当这个王朝衰落的时候,依旧会遭受诸多的侵略和打击,周世平想到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长安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后来,一千年过去,中国依旧遭受了外族的侵略,依旧被斥为东亚病夫。这是为什么,中华民族,是勤劳善良的民族,可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之地位,将百姓教育成为了绵羊。

想到了这些,周世平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无论历史是否有改变,无论这是不是一场梦,自己都应该做些什么,如今,大周富强是很快的事情,先前的基础还在,相信皇上可以很好地治理大周,治理中原,自己要做的,前世有人做过,那就是武力侵略加上文化侵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统领世界。也许有作用,也许没有作用,但是,周世平觉得自己应该做这件事。

想明白的周世平不愿意耽误了,他要尽快回到倭国,用1年到2年的时间准备,周世平不知道自己能够活多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他还活着,就要为这件事情奔波,只要他还有气力,就要为着这个目标奋斗。

周世平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周宗平、姬芈顼、蒋松华,他需要大周的支持,倭国没有能力承担这一切,众人怎么都想不到,周世平居然有了这么疯狂的想法,这哪里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过,众人对周世平有信心,他们相信,周世平认定的事情,一定能够完成,至于钱粮,蒋松华和姬芈顼是满口答应的。

中兴2年1月,周世平回到了倭国。

一年时间,倭国依旧繁华,不过,不少的穆家子弟慢慢向中原迁移,这是周世平同意的,同时,周世平没有忘记提醒朝廷,商贾必须在朝廷的牢牢控制之下,至于能够控制多长时间,就不是周世平能够决断的了。

李婉非常支持周世平的想法,同时,李婉坚决不同意留在倭国,她要跟随周世平一同征战天下。

发表书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