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针锋相对3

第226章 针锋相对(3)

政事堂集议就两件事情,一是军队须淘汰老弱,招募青壮,朝廷要调拨大批银两,并派出官员监督此事的执行,二是吏部、兵部年前已经对大臣进行了考校,科考之后,尚有部分的举人等候授官,两件事情,吏部、兵部已经上奏条陈。< 好看在线>

中书舍人眼皮不抬,一字一顿念完奏章。

“诸位,今日所议之事,关乎朝廷大局,科考三年一次,能考中者皆是俊才,虽所授品轶不高,却是大周日后的希望,朝中、州、县官员考校结果清楚,确有年纪偏大、无法理政的,亦有饱食君祿、无所事事之徒,需要调整,军中将士多年征战,刀剑无情,急需补充,吏部、兵部拟出的条陈,今日政事堂集议,需定下这些事情,报皇上御批,诸位议议吧。”

周世平有些恼火,如今的政事堂集议,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涉及到两人,宗亲王和贾海,尚书省提出的奏折,原来在中书省、门下省是不会遭遇什么波折的,现在却说不定了,比如这次的官吏调整,门下省居然驳回,要求重新进行审议。

贾海心里也是气苦,谭振处理事宜出现偏差,正可借此机会,联合宗亲王,将周世平掌控朝廷多年的局势慢慢扭转,自己多次建议,可皇上却不愿意引起冲突,想居中调和,自己这个出头鸟,没有退缩的机会,只能是硬着头皮上,如果表现出来退缩,皇上不满意,周世平的气势更甚。

“下官有话说。”贾海开口了。

“贾大人请说。”

“此次调整,涉及到军中淘汰老弱、招募青壮之事宜,下官以为,颜亲王出身高贵,英勇武猛,堪称朝廷栋梁,况多年来谨慎行事,下官举荐德亲王出任怀化将军,并在龙武军后军中磨砺。”

周世平沉默半晌,开口询问:“各位大人可有异议?”

没有人说话,这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出面表示反对,如果是没有人表示反对,最后的决定权就在周世平,可是,周世平不能反对,从现在的局势看,这已经不是颜亲王自己的意思了,颜亲王直接找到他讨要官职,已经很奇怪了,现在,贾海在政事堂集议中提出来,就更是匪夷所思了,贾海不是不清楚大周的律例,官员任免,原则上吏部提出建议,涉及3品以上的官员,需要皇上的同意,可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贾海突然提出来这条建议,就是傻子也明白,背后是什么意思。

周世平感觉自己太低调了这些年来,低调处事,低调为人,依旧不能阻止猜忌和怀疑,难道这些就是必然的结局吗。

“既然没有反对意见,本官便将贾大人之建议呈报皇上御批。”周世平勉强开口了,输了就是输了,再不去想了,想想下一步吧。如今的形势已经是步步恶化,如果不想办法阻止,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周家将无立足之地了。

“下官有话说。”户部尚书吴天宇开口了。

“吴大人请说。”

“臣弹劾吏部左侍郎蒋松华,朝廷科考,本是吏部、礼部共同主持,皇上钦点进士后,也应由吏部征求礼部意见,决定进士品轶官职,去岁科考,蒋大人却是排斥礼部,由吏部决断,如此大事居然不尊大周律,臣以为蒋松华应罢官削爵,发配施恩。”

“本王附议。”宗亲王开口了。

“且慢。”周世平终于抓住机会了。

“吴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堂堂朝廷三品大员,为何如此不懂规矩?”

“周大人,本官忠心朝廷,对不服之事提出来,不知周大人认为下官哪里错了,还请周大人给下官一个说法。”

“本官乃是尚书令,统领六部,难道吴大人不知道吗,你身为户部尚书,见到有违大周律令之事,不向本官禀告,不知提醒同僚,让同僚修正过错,却在政事堂集议时突然提出,你居心何在?况朝廷官员应由御史台监察,议论得失,你向御史台报告了吗?身为户部尚书,如此心胸,如此行为,你还无错吗?本官身为尚书令,统领百官,你不放在眼里也罢了,可你如此心胸,高居政事堂,不觉得有愧吗,吴大人好自为之。”

“周大人息怒,今日政事堂集议,言者无罪,吴大人也是一片忠心,不妥之处,周大人谅解。”

贾海看着吴天宇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心里很不是滋味,忍不住开口说话。

宗亲王见状马上接话了:“周大人,贾大人言之有理,吴大人确是唐突了些,不过也是为了朝廷,周大人不必如此大动干戈,大家同朝为臣,和为贵。”

周世平恨得只咬牙,这些所谓的劝解,表面上是什么和为贵,其实就是想对付他,这分明是拆台,看来今日政事堂集议情况很不妙,弄不好会出现麻烦。

“下官有话说。”刘礼云开口了,一个在政事堂集议的时候,很长时间没有开口说话的老臣开口了。

“下官以为周大人有言在先,今日政事堂集议朝廷官员调整、任免,应就事论事,不可牵扯其他事宜,若是我等舍本逐末,擅自弹劾朝廷大臣,定有负圣恩,还是不要牵扯其他事情的好,吴大人请三思

。”

“各位大人,本官在此略为解释尚书省上报官员调整方案,本次共涉及165位大臣,其中四品6人,5品8人,6品35人,7品49人,8品60人,9品7人,州衙、县衙96人,朝中69人,包含新中举人70人,此其一;州、县以及朝中因病无法理政,或是年纪偏大,致仕66人,罢免11人,县衙县令缺员15人,县尉、主薄缺员277名,州衙别驾、长史、司马缺员86名,朝中三省六部、御史台、九寺五监缺员77人,加上致仕、罢免空出职位,共532个职位,此其二;如今大周官吏俸禄颇高,大周财政压力颇大,故新进官员仅67人,州、县主官均配齐,朝廷紧要位置适当调整,其余均继续空缺,此其三;调整官员名单经吏部、兵部详查,尚书省审核,中书省考证,并无大的不妥,故无全面否定之必要,至于个别人员调整有异议,尽可提出,此其四。总之,本官以为,只要以大周朝局为重,政事堂集议定可作出决断。”

“周大人所言甚是。”刘礼云总算是明白了一回。

“周大人言之有理,本王就其中几个官员提出一些意见看法:刑部侍郎拟由原琼州知州谭辉担任,本王不赞同,提议由工部郎中费墨担任,大理少卿拟由原杭州长史欧阳坤担任,本王不赞同,提议由礼部郎中郝顺曲担任,御史中丞尚缺一人,本王建议门下城门郎刘培顺担任,中书舍人一人致仕,拟由原太学博士罗军担任,本王不赞同,提议由户部所属仓部员外郎袁天正担任,尚书左丞蒋义宏因病致仕,拟由鄂州知州马如宏担任,本王不赞同,提议由兵部侍郎陈民贵担任。至于六品以下官员,本王无大的异议。”

周世平被宗亲王裸的挑战惊呆了,需要调整的4品、5品官职一网打尽,全盘否定了尚书省的提议,宗亲王要干什么。周世平一时不知说些什么,脸色变得铁青,这可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其余人见状,也不敢随意附和。

宗亲王的不留一丝余地、毫无顾忌的态度以及险恶用心彻底激怒了周世平,睿亲王临终前的嘱咐已经被他扔到一边,这些调整,吏部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证,其中,还有一些自己都亲自进行了考证,突然全数变更,不要说今后的很多事情不好办,就是周世平的威信,也会扫地不起,周世平不禁想起前世的官场箴言:良心与道德对于官场政坛中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政治道德就是不讲道德,政治良心就是不讲良心,人人都以达到目的为手段,只有弱者才需要良心的保护。

周世平准备撕破脸皮反击了,要让宗亲王感觉到痛,最好是暴怒或者无话可说,自己不能让步,丝毫都不能退缩,只有这次将他们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以后才会有继续说话的可能,总是瞻前顾后,办不好事情,管他那么多,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你就是跪在地上求饶,人家依旧要砍你的脑袋。。

“宗亲王所言令本官感慨万分,本官在尚书省多年,尚且不明白其中之奥秘,日后定以宗亲王为楷模。”

“周大人此话何意?”宗亲王万分警惕。

“宗亲王虽是署理门下省,却对尚书省政务清清楚楚,对尚书省所辖六部官员了若指掌,本官虽为尚书令,尚不及宗亲王万分之一,三省六部,宗亲王熟悉了大半,不愧为大周擎天巨柱啊,本官恭喜宗亲王了。”

宗亲王脸色变白了,这话太刻毒了,他万万想不到周世平会这么说,看来还真是准备不足,看着周世平这些年不言不语,以为是彻底击垮他的机会,没有想到,关键时候,周世平不管不顾,开始反击了。

其余众人看见这样的局面,大气都不敢出,贾海看看两人,也将头低下了。

“周大人言重了,宗亲王在朝中这些年,兢兢业业,熟悉政务、了解官员也是正常,周大人还是就事论事,说说对颜亲王提议之看法。”

贾海眼见情况不对,马上出面缓和局势了。

周世平心中愤怒,却是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说了:“本官方才扯远了,言归正传。宗亲王提议本官不敢苟同,理由有三:宗亲王熟悉政务、了解官员,想必费墨、郝顺曲、刘培顺、袁天正、陈民贵等5人俱是侃侃大才,朝廷栋梁,但今日之情况不同,5品以上官员吏部、兵部经过仔细考校,尚书省亦慎重审核,方报中书省,如今宗亲王几句话便是大半否定,总该有理由,此其一;费墨、郝顺曲、刘培顺、袁天正、陈民贵等5人既有大才,本官既令吏部、兵部迅即考校,将来必委重任,此其二;今日政事堂集议,若是依宗亲王提议,则皇上将以为政事堂和宗亲王以国家名器为个人独断之具,非爱5人之道,反连累5人清誉,此其三。故本官以为需维持原来直提议,宗亲王尚需三思,不知宗亲王以为如何?”

政事堂集议已经变成周世平、宗亲王、贾海较力的平台,其他人再也不说话,刘礼云看了看局势,也暂时不说话了。

宗亲王从惊诧中清醒过来,略微思索,便开口了:“周大人所言有理,不过本王仍有异议,门下省掌出纳皇命,相礼仪,凡国家大务,与中书省参总,而颛判省事,本王身为门下侍郎,主持省务,自当指出其中不足,当然,之前提出调整官员多了些,确是对尚书省不恭,不过,尚书右丞、刑部侍郎、大理少卿本王还是坚持提议。”

“宗亲王对尚书省政务尚有赞许,本王感激不尽,不过,本王以为,尚书右丞、大理少卿、中书舍人所调官员不能动,理由本官已经说明,凡未经吏部考校之官员,一般情况下,政事堂集议不会涉及。”

两人都是干脆明了,直来直去,也不饶弯子了,这就是在分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