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太子党

东宫

太子李承乾在听说李恪如此迅速移居汉王府并宴请宾客时,心里充满了疑惑,甚至隐隐有些不安,好在他现在的东宫可谓人才济济,于是赶紧召集一批人到东宫,想听听大家对李恪搬迁一事有什么看法。

须臾,少师李刚、少傅张玄素、少保刘政会,为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孔颖达等人便来到东宫。

李承乾看着自己的太子府人才济济,心中不由得充满了成就感,心想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就凭自己手下这一批人,有必要去担心一个庶出的李恪吗?

李纲,我们之前有讲过,李纲也是隋朝旧臣,前后辅佐过二朝三代太子,但教的学生多不一定就是好老师,李纲他明明是朝野皆知无人不敬的大忠臣,却绝对是个“太子杀手”,他教过的三个太子无一例外的全都被废被杀,其中就有李承乾,有时候命运这个东西还真是不服不行。

然而,李承乾虽然博学多才,但不是神仙,他无法预知将来的事情,假如他知道的话,他说什么也不会给张玄素当学生了。

张玄素同样是隋朝旧臣,为人忠直,当年窦建德俘获他后想封他为治书侍御史,他却以隋臣自居,坚决不受。后来唐朝灭了窦建德,张玄素归顺唐朝,很受李渊重视,委以重任,做过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负责教导太子李建成。

宣武门政变之后,李世民久闻张玄素的名字,即位后特意召见他,向他征询为政之道。张玄素就隋朝灭亡的原因做了一番高谈阔论,李世民极为欣赏,提升他为侍御史,后又见他有大才,特任他为太子少傅教导李承乾。

这张玄素和李刚又得一拼,前后教了两位太子,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两个太子竟都被废了,做老师的做到他那个份上,也够窝囊的了。

刘政会同样为前随将领,在隋朝末年担任太原鹰扬府司马,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手握实权,得知李渊将起,便毫不犹豫的率兵投靠。

当年李渊欲起兵时,其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预先知道李渊要谋反,很想提前动手为隋炀帝剪除“此害”,但不料被刘政会抢先一步,到太原议事厅诬告王威、高君雅两人谋反,并借机囚斩两人,可以说刘政会是唐朝的首义功臣。

此后刘政会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现任刑部尚书,就这样一位德高望重,战功赫赫的唐朝元老被被李世民认命为太子少保,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喜爱与看重。

于志,唐初大臣、学者。鲜卑族。京兆高陵人,出身于关陇贵族阶级,曾祖父、父亲先后在北周和隋朝居显位。他投奔李唐政权后,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

于志宁少年好学,尤长于文学。隋炀帝大业末年,他任冠氏县令。当时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各地反隋势力骤起,他弃官归里。

大业十三年秋,当他得知李渊父子起兵反隋,西渡黄河攻入渭北。于志宁立马前往投奔。

因他出身于贵族,其家在关中颇有名望,李渊对他很重视,授他银青光禄大夫。

李世民时为渭北道行军元帅,用他为记室,参赞军机。从此,他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随李世民攻长安,灭薛秦,平洛阳,东征西战,多有战功。

武德四年十月,李世民以灭王世充之功被授天策上将殊荣,于志宁为天策府从事中郎。李世民为延揽人才,重用知识分子,开设文学馆,于志宁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即皇帝位后,于志宁被提拔为中书侍郎。由于他知识丰富,又很忠诚,常向太宗李世民切谏,言论颇具政治远见,受到李世民的器重,又加授他散骑常侍,命任皇太子左庶子。

后来大概是李承乾因为腿伤而性情大变,行为骄纵,大兴建筑,挥霍浪费,引起李世民的强烈不满。李世民因此对于志宁说:“太子年少,你应引导他走正路,避免他堕入邪道。”

于志宁便多次向李承乾进言,劝他停工罢役,不要听郑、卫古音乐,绝交“小人”。

但李承乾应该是中毒太深,不肯听取,与宦官交接益多,又引突厥达哥支入东宫内院。于志宁又再三上书劝谏,引起太子李承乾的极大不满,便暗派刺客去刺杀于志宁,刺客见于志宁虽为高官,居室简陋,不忍下手。

于志宁得知此时后便心灰意冷,从此对李承乾听之任之。

最后李承乾谋反失败,被李世民废为庶人。事后,李世民知于志宁多次规谏过太子,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并对他作了赞扬。而右庶子令狐德棻无谏书,因受到了贬责。随之,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复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

太子左庶子孔颖达就更了不得了,孔子第31世孙,儒家大贤,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唐初经学家。

孔颖达,字冲远,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初年颇重儒术,“超抉奇隽,厚赏诸儒”,自京师达于四方,大兴学校,广置生徒。“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被史书称为:“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孔颖达也在这个时候走上了正规学习的轨道

杨广大业初年,选为“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唐朝建立后,成为秦王府学士。贞观年间,历任国子博士、给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参与修订五礼,编纂《隋书》。

贞观十四年,授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上护军,受封曲阜县公。奉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