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书

“咱们南省到处都是山,不在山脚下住,难不成还住到山上去?要是山体滑坡了,住山上一样会有问题。”

“我觉得所有的山都滑坡那也是危言耸听,树木的生长速度也挺快的,咱们大干特干,干了这么多年,山上不是依旧到处是树,除了刚才那种小山坡之外,大山上的树哪就那么容易被砍完?这山上的树啊,我看砍一万年都砍不完。”

“一万年?”一直沉默地听着他们议论的赵兰舟,突然笑了,“古人都不这么认为,荀子就说过‘草木荣华硕滋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咱们现在拥有的这些大山大树,也是古人努力保护下来的,如果他们那时候就滥砍滥伐,现在的南省恐怕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这么看来,咱们现在的观念还比不上古时候啊,如果我们多建一些工厂,把城市建设搞上去,需要的木材量就会越来越多,树的生长速度又怎么比得过砍的速度,说不定咱们南省的山有一天就全成了秃子。”

大家一下子也都安静下来了,赵兰舟并不觉得是危言耸听,在他原先的设想中,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大建工厂,那么除了会污染水源和空气之外,还有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没有了树,也就没有了山,没有山又哪里来的南省人?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他不信邪地推演了几遍,得到的都是这个可怕的结果。

“难道咱们南省真的不适合搞工业建设?”赵兰舟有些不甘心,他年少时求学就受过“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这么多年下来,他对大搞工业化建设也十分赞同,可一想到搞工业建设会导致这么多问题,原先的雄心勃勃又变得冷静下来,有些事情还是很不能太自以为是。

刘好好自觉位微言轻,说话毫无分量,只能起了个开头,让他们去讨论,只要能在他们的心里留下生态环境保护的痕迹,让他们在决策时不要那么急躁,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刘好好啊,外头都在传要恢复高考了,我看你怎么不着急啊,还跟着咱们一块儿下乡调研,就不怕会耽误你复习?”众人聊了一阵,想起了挑头的刘好好,便关心地问道。

“复习重要,下乡也重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这么好的机会能跟着大家太难得了,我想要多走走多看看,晚上闲下来的时候看看书,还是来得及的。”

“你的心态倒是挺好的啊,我外甥知道要高考了,成天什么事都不做,天天窝在房间里复习,连饭都不出来吃了。”

“真要恢复高考,那可是难得的机会,就是要像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股也不夸张啊。”

“不过好好倒是无所谓,你已经在咱们这儿工作了,也没那么多后顾之忧,就算考不上也没关系。”

所有人都以为刘好好对高考的满不在乎,来源于她现有的这份工作,虽然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是国家干部,可是刘好好现在也已经入了编制,就算她去考大学,毕业后也不过是工资高一些而已。

对于他们的误解,她只是一笑了之,没有解释,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十月份的时候,报纸上终于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印刷厂连夜加印复习教材,书店里的教材早就被一抢而空,无数年轻人在书店里通宵排队,就为了这一套教材。

别人费尽心思都搞不到的复习教材,却在刘好好的桌面上出现了崭新的四套。

一套是庄见明亲自从京城寄过来的,一套是赵兰舟送的,还有一套则是她的直接领导林明送的,以他们的身份要弄到教材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还有一套则是陈守玉寄来的,她自己还有四个女儿要参加高考,就算她在出版社印刷厂也有特殊的渠道,但是要一下子搞到五套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肯定是谁把书让了出来。

刘好好感动得不行,立刻写了回信,把书又寄了回去,同时感谢了陈守玉,告诉她自己已经有了这套复习教材,如果她需要的话,她还能帮她买到书。

写完信之后,她看着多出来的两套书有些发愁,别的考生四处借不到的书,却闲置在她手上太浪费了,而且她报的是文科,这套教材除了数学书还能用上之外,物理和化学是根本不需要的。

她有心想要偷偷寄一套给自己的父亲刘驰,她记得过去无意中听说他也被部队推荐参加了高考,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借到复习教材,才在最后放弃了这个机会。

她现在有心想要帮他一把,可是自己和他素不相识,按照常理,她应该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又怎么会知道他也要参加高考,贸然寄这么一套书过去未免也太奇怪了,就算是匿名也有可能被查出来,不仅是刘驰会怀疑,说不定还会传到庄立军那里,上次的事情已经让他起了疑心,虽然后头他没有提起,但是怀疑的种子肯定已经在他心里播下了,她不能催生这颗种子发芽。

庄立军虽然已经调离了南省,可是他的家世地位摆在那儿,现在的刘驰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和他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她不怕庄立军怀疑自己,就怕他去怀疑刘驰,他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庄立军会相信他的无辜吗?

思来想去,她实在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好在她知道父亲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还是会被推荐去上军校的指挥系,按照他原有的生命轨迹,他发展得也并不赖。

她看着桌面上的书,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去帮助刘驰,这个时候冒然和刘驰接触,不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可能是画蛇添足了。

她将两套崭新的书放进了行李中,最终决定全捐给了永乐县文化站,城里都一书难求了,农村孩子看到这些书的机会就更少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