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基建(三)

其实,如今执委会虽然已经定下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并在国内大搞基建的基调,可他们的资金其实真的不是无限的,故项目的数量——至少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其实也是有限的。另外一点,即便执委会已经确定往一个区域(比如巴拉那河上游流域)进行大规模投资,但哪个地区、哪个县得到投资,却也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往往决定了各县上万百姓未来起码三十年的生活差距。

所以,你现在就可以理解,北宁地区的干部们对于项目被河间地区的人抢走,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怨念了。尤其是那些至今还未得到什么像样项目落地的县份,就更是眼睛喷火,嫉妒无比了。

好吧,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被河间地区抢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项目:其实很简单,就是由国营大丰农机厂投资兴建的一家分厂,名为伊瓜苏农机厂,位于地处要道的伊瓜苏县,专门生产农业工具、刃具、剪子、鞋钉、马掌、锅、铁条、钢条、犁铧等等。不过据说未来会将马拉收割机、条播机等农业机械的生产也转到这里,位于大丰乡的厂本部将重点专攻蒸汽犁、蒸汽拖拉机及其他一些相对高端的机械设备。

伊瓜苏农机厂的这种前景,自然惹得河间、北宁一带很多人为之侧目,纷纷将其视为香饽饽,必欲抢到自己碗里而后快。结果竞争到最后,还是条件相对不错的伊瓜苏县笑到了最后,成功地将这个厂抢了下来。据说,在竞争的过程中,拟调派过来工作的部分大丰农机厂的技术人员们的意见起到了关键作用,与一穷二白的其他县份相比,气候环境相当不错,餐饮、娱乐业也较为发达的伊瓜苏县更能得到他们的家人的青睐,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如果说伊瓜苏农机厂花落河间令北宁的一众干部们为之扼腕叹息的话,那么传说中即将在伊瓜苏港建设一家内河造船厂的消息,就更令一些人为之抓狂了。这家厂据说由伊瓜苏县政府、现代特种船舶厂和私营新星造船厂合资开设,主要业务就是建造各类内河运输船、渔船,同时为来往的各型船只提供维修保养服务,规模和投资额也是相当不小的。

而这两家厂设立后,基本可以说是不愁生意的,附近大把的市场等着他们去占领。而他们周围届时也必将围绕着一圈小作坊、小企业来给他们打下手、做配套,这对人口的吸引力度和经济的推动作用就很明显了,不愧是几个县快抢出狗脑子的项目,确实让人眼馋。

“呵呵,一些工业项目被别人抢走了,是很可惜,但至于这样垂头丧气吗?”徐宇见高郭县的干部们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其实真要说起来,河间地区开发比咱们这里早,人口比我们这里多,交通条件比我们这儿更好,伊瓜苏县更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获得过中央的大笔投资,市面极为繁华,风景也很秀丽,一些项目选在那里,也是可以理解的嘛,你们怎么就都想不通呢?和伊瓜苏县比,高郭县还是博望县,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

徐宇从兜里摸出包卷烟,抽出一根用火柴点上,然后继续说道:“说起来,这个锅还是得背到交通条件差上面去。你们算算看,从拉普拉塔河沿岸的本土核心地区,运一船机器设备或其他什么物资到高郭港码头,中途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其成本又要比伊瓜苏港以南地区暴增多少?说起来,本土乐意在咱们北宁地区投资这么些个项目,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巴拉那河航道上的升船机、船闸没修建起来,河床没拓荒、疏浚的当下,已经是执委会诸公对咱们这里极大的爱护和关心了,这个弯很难转过来吗?”

说完,徐宇笑了笑,转身跑到铁特河岸边的工地上,观看起施工场面了。这里是铁特河下游,汇入巴拉那河的河段,因为上游河水携带的泥沙及其他一些因素,河床有些浅,河道也淤塞得有些厉害。如果不抓紧治理的话,不但无法行船,每年丰水期河水也会往两岸大肆泛滥,影响这片地区的农业耕作——当然也有人说泛滥的河水退去后,两岸洪泛区的土壤异常肥沃,长满了鲜嫩多汁的牧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此,北宁地区行署打算就近调集高郭、博望两县的民众,每年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在冬季枯水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工作,以加强河流的行洪能力,当然也有通航能力。

老实说,铁特河对北宁地区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上面,同样体现在交通运输上。但铁特河同时也是悲剧的,这条漫长的河流浅滩、激流、瀑布极多,让一条船从头开到尾,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修建许多的船闸和升船机什么的,但成本也太高,北宁地区是无力承担,本土也无这个计划。

不过,铁特河虽然无法全线贯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一点通航能力都没有,毕竟我们还可以分段航行嘛,比如铁特河下游这段就是了。从汇入巴拉那河的地方直到上游最近的一个瀑布,足足有数十公里是可以通航的,这要是不利用起来可就说不过去了。因此,这才有了北宁地区行署动员高郭、博望两县数千百姓在冬春季节挖河的最直接原因所在,他们想将这段河道运河化,以便利用起来。

这部分河段由于多年来一直缺乏护理——好吧,其实是历史上从未有过护理,“纯天然”——因此修复起来工作量还是非常之大的,其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河道中心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沙洲。这些沙洲的存在,不但容易让泥沙淤积下来,同时也让航道变得更加狭窄、散乱,因此清理河道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让这些沙洲(同时也包括淹没在水下的浅滩)不再影响船只航行。

按照东岸人清理河道的一贯策略,对付水面下的浅滩主要用清塘军系列的蒸汽挖泥船,一款使用多年且颇受用户好评的特种船只,至于那些露出水面的沙洲就只能靠人用铁镐和铁锹一点点挖掉了,别无他法。

不过,在人口不是很密集的北宁地区,动员人手挖沙洲可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活计,因为这其中的工作量实在不能说多小。要知道,那些大大小小的沙洲宽的有几百米,窄的也有数十米,长度就更夸张了,几公里的比比皆是,因此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巴拉那河道也面临着这个问题,那里的沙洲也非常多。

那么,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对旧河道裁弯取直、开挖新的河道以避开沙洲都是很不错的办法,但这同样需要很多人手来办,对北宁地区不是很现实,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度困扰了北宁人很久,直到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人前阵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航道清淤方法——

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前阵子已经来过一次高郭县了,他们的人表示,需要沿着铁特河河道挖一条尽可能窄的平行的沟槽,并在两侧间隔设置矩形的水塘,沟槽、水塘的尺寸都有大致的规定,是工程院的技术人员们根据河水的流速(主要是夏秋季节洪水爆发时的流速)估算、测定出来的。

当夏秋季节洪水从上游倾泻而下时,将狭窄沟槽上游与河道连接处完全打开,奔流的河水旋转下泄,冲刷出一条全新的宽的航道,完美避开了河道中心的沙洲,听起来就是一个很有创意也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法,非常适合北宁地区施行。

当然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人也警告,这种方法也是有缺点的:一是洪水很容易失去控制进而冲刷出一条与计划方向有偏差的航道;另一方面,大量的表土与底层淤泥冲刷而下,有时会在下游形成新的淤积体,而这时随着河道的展宽,水流已经不足以再度移动它们了。

北宁地区的人认真听取了工程院专业人士的意见,最终决定还是按照他们的方法来拓宽河道。他们别无选择,高郭、博望两县就这么些人,平日里拓荒就已经很辛苦了,冬季枯水期还要上河,确实不容易。因此现在有一种节省劳动力和成本的拓宽河道的方法,他们自然就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即便其有些副作用和不足之处,但也无所谓了,以后再说吧。

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人对此也很高兴,因为他们提出这个方法(或者说设想)已经两三年的时间了,却从来还没有在东岸国内任意一处运河上使用过。因此,他们现在也迫切地想知道这种方法到底好不好使,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哪些他们没想到的欠缺,又该如何弥补。如今北宁地区愿意采用他们的新技术来拓宽河道,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此时铁特河北岸就有很多人在挖这样的一条沟槽,徐宇背着手转悠了几圈,心情略微有些感慨。至少,在后世的时候,他就没听说过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拓宽河道!他家住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印象中小时候每年到了冬天,家里大人都会带着工具上河挖沟。那时候是县政府组织的,只提供一顿午饭,其他的甚至连劳动工具都要自己带,在缺乏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所有的活计都只能靠人工来干,真的非常不容易。

有时候天上飘着雪,大家也得下到铺着木板和芦苇席子的河床底部(不多的河水已被引水渠引走),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着淤泥。因此,在他原本的想象中,挖河也只能这么挖了,别无他法。可谁成想,在17世纪的这个时空,工程技术研究院的这帮本时空的研究院、工程师们,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真的令他感到非常惊讶。

其实这种情况在这些年已经不少见了。自然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及其他一些国营大厂的研究机构,每每推出一些让穿越众颇为惊讶的奇思妙想或技术改进方案,其中有的被否决掉了,有的则被负责科研口的穿越众采纳。徐宇曾经与他们中的一位聊过,那位现在已经过世的穿越众当时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工程院、科学院的学生们是无价之宝,因为他们不像后世穿越过来的科技工作者一样,思想被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能够较好地从现有技术、材料和加工水平出发,设计、研究出一些比较“出乎意料”的东西,且往往还非常实用。

徐宇以前对这些还没什么感觉,但这时想起来,却感慨良多:看来国家科学发展到今天,最宝贵的不是穿越众搞出了多少黑科技,而是他们建立起了一种重视科学与技术的社会氛围,然后在制度上严格保护发明创造的专利,并不吝重奖,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他们建立起了规模不小的教育体系,其中既包括政府开设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同时也包括各大国营企业的职业学校、培训学校什么的,这些才是国家科技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并甩开旧大陆国家的最关键因素。至于说穿越众留下了多少超前的东西,那都是细枝末节了,对国家短期来看比较重要,但长期来看还是目前建立起的这个体系更为关键,它才是老一辈穿越众故去之后,华夏东岸共和国能够继续引领潮流的核心动力。

看完了铁特河沿岸的工地后,徐宇没有再多耽搁,而是带着一干随从,骑马返回了北宁县一带。毕竟,那里目前才是北宁地区的核心所在,也有很多工作等着他来处理呢。像刘厚非之类的年轻人,还需要他再带一带,站好最后一班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