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第四百九十八章:贿赂神仙

天歌说:“那你先说说,给神仙烧香算不算贿赂?”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很多人认为,给神仙烧香是贿赂,给神仙烧金箔也是贿赂,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但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这些观念也是错误的。”

天歌说:“那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给神仙烧金箔锡纸,并无佛道经典记述。再者烧香讲究的是传递心意,中国古代烧不起香的人,可以捻土为香,用泥土做成香的样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天歌说:“没有烧真的香,泥土做成香说明烧香也不是贿赂呀!”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道经说宝香焚在金炉内,香烟缭绕达上苍。这说明了香是人与神之间的通讯物,我们通过烧香,香烟袅袅能把我们的祈愿信息传达给神明,从而祈求神明保佑。因此,道经中说三柱真香通信法,三界神明降福来。”

天歌说:“那经文怎么说?”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道经中《祝香咒》云: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热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

天歌说:“那怎么上香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左手为阳,为大,表示对神明尊敬。三柱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寸代表寸心,是指真心诚意,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这是指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

天歌说:“为什么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因为香的本质是香而不臭。我们向神明敬香,就是表示要持守香的本质,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天歌说:“心香是什么?”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不生恶念;身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不做亏心事;口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口出脏话等。心香是心善而不恶,故无心业;身香是指是身正而不邪,故无身业;口香是口净而不脏,故无口业。这就是修持三香,荡除三业的含义。大家把香理解为给领导的报告书一样的东西就好,给领导做报告,是和烧香一样事情,像神灵报告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困难,这个就是香的作用。”

天歌说:“我以为行善就够了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而神仙最喜人善,《道德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在世上行善,只有天道神灵保佑。而这个善,不仅仅是说你对人好,这个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思想的。老子和孔子都说过,仁者必有勇,今天的人似乎觉得一个人仁慈就会事事退让。其实这种人并不是真的仁慈。老子原话:慈故能勇。孔子原话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仁。”

天歌说:“圣人怎么说的?”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孔子和老子都说过,和人有怨气必须要坦然面对,而不是逃避忍让,因此孔子说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老子说了: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这个是中国古代圣贤的善恶观,对待恶站出来才真的仁慈。而很多人都觉得孔子说的是以德报怨,老子说的是慈慈,就没然后了。同时中国人认为天道酬勤,一个人严格的要求自己,同时勤快,神灵才能帮助到你,就像人们常说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然就是神灵赐福,人也难以保持。”

天歌说:“这下你再说说,出世和入世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以祖师修道经历为例,当年重阳祖师尚未修道之前,其家族财产在当地也是富甲一方。但祖师从不因势欺压穷人,而是一直身怀着恻隐之心而赈济穷困。据记载,曾有一年陕西闹饥荒,从四方赶来的放粮饥民趁乱把王家洗劫一空。在官府抓住带头闹事的人后,祖师却劝说官方放了饥民。因为这一件事,祖师的声名在当地大振。后来祖师又参加过开科取士,最终却做了一个收酒税的官吏,终无法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付与政治场上,遂把追求转向了对个人生命本身的关注。这也是祖师开始修道的缘由。”

天歌说:“除了自身的经历外,当时天下格局纷乱,关中地区战乱不断,很多人丧命在无情的战火中。这既是天灾,同时又是人祸。若是连性命都无法保全,岂还会在乎身外之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对,而且在祖师的家中有一个遗传的问题,就是每代人的寿命都不会太长,这更增加了祖师出家修行的意愿。“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从祖师自称王害风开始,其对生命的认知就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世俗享受,而是希望能找到一条可以超脱生死的道路。在祖师眼中看来,关于天下政治,关于积极入世,最终的目的是要为民增福增寿,这和出家修行的终极目标是相通的。每个人最需要拯救的,必将是自我的人生。纵然当时祖师还未有成立任何教团,但这样的济世思想是已经具备了早期宗教色彩的。况且,济世并不单纯地是宗教自身的理想,是完全可以上升到政治理想的高度的。”

天歌说:“后来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后来祖师历经甘河遇仙、活死人墓清修、山东度七子等等事件,再到成立多个以“三教”为主旨的修道团体,全真道的基本规模也已形成。既然强调“三教合一”,且最终的归宿点还是落在每个个人本体的修行之上,强调个人在世间应该做好当下的修行,这正是解决当朝政治氛围中在极力强调家国邦图的争夺中最缺乏的安全感难题的最好方式。”

天歌说:“既然哀叹生命的无常,那就需要去找到一个方法去接受这种无常、淡看这种无常并最终超越这种无常。此是祖师修道的缘由,也是祖师希望把这一点作为济世思想的终极目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