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第四百八十九章:谪居人世的仙人

天歌笑道:“一直以来,说实话,我读书少,也不懂什么诗词歌赋,但是我看到说,白玉蟾的嫡仙,就觉得这可能是真的,天上我们去不到的地方,我们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就像地球你去不到的地方,你永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又怎么能否认天上确实有神仙境地,有谪仙被贬下凡呢?”

仙鹤童子笑道:“呵呵,谪仙:意思是被贬谪的仙人。引申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的道家人物,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

天歌笑道:“呵呵,你说我要是曾经的仙人,如果上课遇到这种事情,我什么都不知道,又是个凡人,而别人却说我是个神仙的话,那我是不是也算是谪仙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很明显呀!这还用问,主人难道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什么身份吗?我就说怎么能有人提醒你呢,原来是也是有人问过了呀……”

天歌思想,这还是真是是有这种可能啊,自己虽然是个凡人,但是前世的自己一无所知,谁能知道自己的前世到底是谁呢?不然的话自己又有多么好的运气,可以来到天庭上肆意妄为,可以遇到这么多的好心人帮助自己呢。

也许会有这样的运气的人吧,但是自己在凡间是多么一个平凡的人啊,这根本就是太大的对比!

仙鹤童子傲白见,天歌不说话,便说:“道生万物的思想,认为“道”创生了世间美好的万物。在他看来,“天”与“道”具有相同的功能,可谓异名同实。人作为万物之一,就是“天”与“道”化育的结果。他说:“一尺之面,容貌不同者,道与之也。”这是说人的容貌,秉于天道,美与丑,都是“道与之”的。而动物植物,也同样是直接体现“道”之“大美”的“天地”的产物,“植物产乎地,得地气之正者松柏,动物育乎天,得天气之正者圣人”。这是说,从得“道”之“大美”角度说,人和动物植物都有同样的机会和可能,因为他们都有“生”,具有生命的美。”

天歌说:“白玉蟾真有其人吗?”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白玉蟾推崇的这种“真快活”,是从先秦道家引入道教并宗教化的。庄子讲的“至乐无乐”,显然就超越了一般生理kuaigan,指一种精神上的极大快乐,实际上更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美感或审美愉悦。“至乐”,首先不是世人误认为的“当官”乐:“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倘)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

天歌说:“我是问你,这个世上或者天庭或者地狱,到底有没有白玉蟾这个人?”

仙鹤童子傲白:“呃,有,绝对有,只不过我这种小仙子,根本没有接触这样神仙的机会,更别说俊彦太子了,我就一直生活在太子仙苑,却没有见过他几次呢!呵呵……”

天歌说:“那白玉蟾还说什么了?”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呵呵,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他认为“轩冕”之类,只是身外之物,了道者决不可以这种虚荣为乐。这正是后世道教以隐遁山林为乐,以恣性肆意为美(道-美)的理论根源。白玉蟾的“真快活”论,从审美趣味角度发展了道教“喜乐”观。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发展史来看,这种“真快活”论,与儒家的“仁义生乐”论和“乐是心之本体”论是殊途同归的,只不过道教美感论是以宗教的思想逻辑和宗教的语言来阐述罢了。”

天歌说:“总之,道教从建立民间宗教组织“太平道”、“五斗米道”算起,其宗教美学思想一千年来发展曲折、变化多端,其往往从先秦道家美学思想那里吸收转化了基本的思想观点,不断加入时代需求和宗教实践体验,仅以审美体验和美感中“快乐”为线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复归”道家与因时创新之间的不间断的螺旋式发展。我们研究道教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特别应该关注这个特点。”

天歌又说:“对了,总是看到很多人修练,不管是功夫还是修仙,总是很容易走火入魔?”

仙鹤童子傲白:“有些不正确的修炼,确实要小心了,一定会“走火入魔”!”

天歌说:“哎呀,那走火入魔的很多呀?真有这种事……”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修行人抱着“这种想法”修炼,一定会“走火入魔”!有人认为禅修、静坐会走火入魔,因此主张不可学禅、静坐,然事实并非如此;走火入魔多是因为误随邪知邪见者为师,或观念、方法错误所致。这类人往往抱着“强烈的念头”来打坐练功,如有的为了追求气通周天,有的追求特异功能,有的是为了成仙成道等等。若能了解何谓“走火”、“入魔”,即能破疑生信,不致对禅修、静坐产生误解而心生恐惧。”

天歌说:“那怎样才能杜绝走火入魔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呵呵,“走火”属于生理上产生的问题,此系因修炼“安炉炼丹”的方法所引起。即是意守丹田,将意识集中于丹田处,此处因而发烧、发热,犹如火种,称之为“火”;再用意识引导此火,打通任督二脉,乃至于转小周天、大周天若心情过于急躁,或方法拿捏不稳,就会气血逆流,导致微细神经受损,甚至引发呕血或半身不遂,严重者因此死亡。而道法静坐不修此种法门,所以不可能产生“走火”的问题。”

“入魔”属于心理上产生的问题。此乃由于心有所求,希望诸神明予以加持;长此以往,幻境现前,例如梦见神明指示种种吉凶祸褔之事。起初可能有些感应,慢慢地感应不复灵验,失眠、头痛随之而至,此时心生恐惧,以为招感魔障,即用种种方法降伏;不知此诸境界,乃自己心识所变现之幻象,日益执着,而导致精神失常,此即所谓的“入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