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正月初一大朝会

正午过后元月初一的大朝会上,所有在京官员皆身着方心曲领朝服站在朝堂之上,焦急等待他们的皇帝出场。

按照时辰皇帝这时候应在大殿上出来了,可皇帝偏偏没有到场,只有满殿的穿戴长翅帽、圆领袍、方心曲领的官员,黑压压一片塞满了整个朝堂。

贾似道略一皱眉,他知道皇帝龙体欠佳,可能会推迟大朝会的时间,但问题是皇帝是赵竑,如果换了太上皇赵昀,估计会将大朝会延迟几日。

吴潜站着,他早就习惯这位正统皇帝独断专行的风格,也许皇帝早就在某个角落窥视他们这些朝臣。

未时一刻的时候,皇帝赵竑从偏殿外身着冠冕出来了,正如吴潜所料的那样,赵竑早就站在屏风后面观察他们。

大朝会上的场面顿时肃穆起来,所有官员的眼睛一齐看向这位正统皇帝。

在公鸭嗓内侍的叫声中,皇帝正襟危坐。

接着皇帝便亲自宣布了正月初一的第一道诏令。

这道诏令是对去年的总结。

诏书嘉奖了击退鞑子的将领,哀悼了死去的士兵以及百姓,最后对有功者进行奖赏恩赐,对阵亡将士进行抚恤。

这道诏令过后,皇帝便让内侍宣读第二道诏令。

“……自即日起,改正统年号为万象年号。”

突然改元,还是有些让朝臣不知所措,因为之前皇帝并没有召集股肱大臣选择年号。

至于这个万象年号,其他臣子认为大宋去年击退了鞑子,在全线胜利的情况下,皇帝赵竑必然会将年号改的很是威武霸气。

比如天汉、大业、天授、开元等等。

却没想到皇帝最后选了一个叫万象的年号。

而这年号看上去也是非常中庸。

按照惯例会有其他臣子写几个年号,然后由皇帝来遴选,最终凭借皇帝的喜好来定的。

不过皇帝继位改元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当年赵竑用正统这个年号不过是宣扬自己的皇位的正统性来自宁宗皇帝的传承,而非从赵昀手中继承而来的。

而万象者,就是包含了宇宙内外一切事物或现象。即所谓的包罗万象,道合乾坤。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不过后面的这层含义大臣都不知道,因为万象更新这个词语是出现在红楼梦里面的,只有赵诵清楚,因为这个年号是他推荐的。

殿内大臣也只是揣测万象这个年号的实际意思。

皇帝赵竑的每一次朝堂讲话或是一道诏令都是一个方向。

比如去年修建鄂州城、移民台湾府、增设市舶司等等,都是在皇帝赵竑强有力地推行下进行的。

莫非今年,朝廷要有一系列的动作?

据说忽必烈的幕僚已经投降了宋国,且与太子交往甚密。

吴潜等实干派的大臣早就知道皇帝要在今年要进行改革。

贾似道因为曾经向皇帝提过改革,所以他也知道,不过他并不知道改革的方向到底有哪些,会不会触碰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这一切的决定权都在皇帝的手中。

赵竑见诸位大臣都没有反对改元的事情,他就让内侍宣读第三道诏书。

这一道诏书是将正统历改为万象历,将历书推行到全国各地。

万象历一推行,标志着大宋在农时历法上的完善,而历朝历代都会制定历法指导百姓依照农时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对此朝臣非常赞同皇帝的决定,因为万象历的颁布有利国家的发展。

皇帝看了内侍一眼,接着内侍便宣读第四道诏书。

内侍徐徐卷开这道黄绢龙纹诏书,手差不多都快伸直了才勉强将诏书全部铺开。

这道黄绢诏书居然很长。

内侍开始宣读诏书。

“朕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今我大宋击退鞑子,百废待兴,正是推行变法,万象更新之际……”

原来是一道变法的诏书,而且在诏书中强调了一点,就是不顾一切、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这三句话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无疑在殿内不少大臣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

因为他们知道变法的利害。

大宋最有争议,也最令他们担忧的一次也就是宋神宗年间的变法了。

大宋朝廷君臣对于那次变法也是讳莫如深,而且达成了一个共识,他们觉得要不是当年王安石变法,也不会让朝堂崛起新旧两党,而新旧两党因为党争,消耗了国力,激发国内的矛盾。

在实行过程中也导致民间的百姓怨声载道,他们认为那一次变法导致金人南下,徽钦二宗被擒北去,所以归根到底一切的罪恶来源、始作俑者就是王安石!

那一次变法带来的影响实在太深刻了,差点导致大宋的国祚断送,要不是高宗皇帝建炎南渡,绍祚中兴,大宋现在恐怕已经埋没在了历史的浩荡书卷中。

殿内诸多大臣的心中一时间都考虑到了这点,因此都甚是担忧。

皇帝赵竑也深刻知道朝堂上对于变法一事讳莫如深,很多都是反对变法的。

皇帝要变法!

一时间朝堂上顿时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非凡,都纷纷展开对变法的讨论。

内侍这时候才宣读了一小半的诏书,他也没想到宣读诏书的时候会突然出现这个状况。

皇帝眼神看向内侍,示意他继续读下去。

参与这几日讨论的一些官员知道这道诏书的力量。

这道诏书只是简单的一个框架,涉及到了变法的一些方面。

比如重开武学,开武科,与开科取士一样,这个在武周时期武则天就曾用过,不过诏书却强调将来派兵打战的人都出自武学,而且像吕文德这些军人可以在武学担任先生。

在经济方面,比如铸造新币,稳定物价,这是每个皇帝当政时期基本上都会做的事情。

在各地开设学院,教书育人。

还有开设一些专门培养工匠这类的学校,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培养......

还有不少的政策调整。

根据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暂时做的一系列调整。

不过这些措施并没有让这些朝臣惊讶,因为他们认为都是一些小改小闹,也不会动摇国家的根基,不会让百姓大动干戈。

朝臣们议论的声音才慢慢小了下去。

就在朝臣以为大朝会即将结束了,接着内侍又颁布最后一道诏书。

这是一道口诏。

“朕明日要南幸泉州,命太子监国,改革之事全赖太子与诸位朝臣了!”

......

www.youxs.org,敬请期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