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大移民

泉州,过了正午,太阳移动到了头顶,此刻的天气开始变热。此同时人也开始变得烦躁。

空气中一丝丝的风都没有,好像要人活活憋死一般。

此时此刻,祭祀妈祖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便要开始大移民了、

光是这件事情就让赵清源头疼,不光是赵清源,其他官员也是如此。

这是朝廷下达的旨意,还在泉州的时候,赵清源就在准备了。

此时他站在崇武港口上,看着泉州的大小官吏正在有序地指挥百姓上船。

赵清源感叹到还是官方的力量强大,若是官家早一点登基,那他就不会这么辛苦了,或许也就没有战争了。

如今的巴蜀大部分业已沦陷,蒙古人的铁蹄将大半个川蜀之地踏的粉碎不堪。

而且之前他亲自去过流求,见识过流求,而今流求的发展有目共睹,能见到巴蜀的百姓能去更好的地方,赵清源打心里替他们高兴。

“郡王,第一批百姓已经陆续到达港口了,现在就要准备登船了......”赵子安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整张脸都通红一片,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

赵清源清楚,此番从巴蜀而来的流民有个十几万,人数太多了,所以要分批进行移民,而且至少要半个月的工夫才能完成移民,为了准备船只,商号麾下又调集了不少的海船。

“子安,今日的船都来了么?”

“是的,郡王、”

见到赵子安的工作繁重,于是他拍着赵子安的肩膀道:“你费心了,此番你能将事情办好,就不会辜负我的一片心血。”

听了赵清源的话,赵子安忽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然后就跑到港口上督促下面的官吏。

此时此刻港口上还有泉州的厢军了,为了维护现场的秩序,他们派出了一千个士兵,将整座港口都派兵护卫。

那些百姓全员还存有疑惑,他们拖家带口,离开巴蜀战乱之地,然后辗转千里来到了泉州,他们以为会在泉州安居乐业下去。

......

前一天的时候,去泉州的物资已经驶离港口,前往流求路。

此时此刻港口的船只已经停靠完毕,赵清源看到百姓已经陆续上船。

他们在期待中登上了这艘船只,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好过一些。

船上的渔民正在将风帆放下来,然后系在桅杆上,吹来的风将风帆吹得鼓鼓囊囊的,就好像一只充满气的气球。

随着一声号令,子风力的作用下第一艘满载百姓的船只已经驶离港口,朝着蔚蓝色的海洋出发。

见到第一艘海船离开,后面的百姓则看着远去的船只,然后加快了步伐朝着船上走去。

听说去流求,免除两年税,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过了许久,紧接着第二艘海船也开始离开崇武港港口,紧随第一艘海船的身影,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以及在西南风的吹拂下朝着海洋进发。

......崇武港港口船只陆续离开港口。

见到船只驶向蔚蓝色的深海中,赵清源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最近他的身体不是很好,有些累了,正准备离开,忽然就碰到了礼部的官员。

这人是泉州的林家族人,名叫林杭升,他的父亲算是和赵清源认识,而林杭升算是他的晚辈。

于是赵清源问林杭升道:“子迁这么急匆匆地要登船,为何不等明日再出发,这明日还有好几十艘呢?”

林杭升拱手道:“不了,郡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还是早一日完成官家的差事,我也好早一点回泉州,而且官家最放心不下的事情就是组建一支海军,我现在恨不得早一日到达澎湖,去见李源将军,然后看到我大宋水军纵横大江大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听说要建设澎湖海军,赵清源露出了一丝笑容,然后对林杭升道:“也是,辛苦子迁了,只是澎湖海军可是重中之重,关系我大宋的安危。”

“鞑子欺我太甚,我等必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郡王告辞!”林杭升点了点头,拱手拜别了赵清源,然后昂首阔步走上了官船,在人群中林杭升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了。

赵清源看到码头的百姓正在上船,又看到赵子安不再是平日里那样毛毛躁躁的样子,他对赵子安,对这里的一切很是放心,于是起身回了南外宗。

刚到南外宗的时候,赵清源就看到一些箱子,箱子上贴着重要的条子。

问了旁人之后,说朝廷调拨了一批种子过来。

其中就有水稻。

赵清源还疑惑,不过据说这些水稻的种子亩产很高,分派泉州这边,一部分是打算在泉州这边试种,另外一部分是打算运到流求那边去。

接着赵清源又接到赵诵的信函,赵诵准备的这些种子十分神秘,是打算让赵清源私下底种植。

比如土豆、地瓜、玉米以及辣椒等,赵清源没听说过这些种子,不过因为是赵诵的吩咐,所以他就派了下面的商号去种。

至于水稻种子,他派了人种在城外的田野里,另外一部分则装上箱子,运去了码头。

赵清源吩咐差不多之后就去后院休息去了。

......

崇武港口码头上,林之望以及黄孝章仍然站在码头,指挥下面的官吏,目送今日这一批的百姓离去。

后续的百姓排成一队长龙,几千米长龙的队伍缓慢地前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完。

第二日一大早,又有陆续百姓坐上了海船,然后离开了泉州。

第三日,第四日一直都是如此,而且越来越多的百姓登上了船只。

......

这几日港口上下都停靠了不少的船只,然后将泉州的所有海港全部都包围了,围的水泄不通,以至于海上的线路差一点被迫中断。

港口的船只已经全部停靠到了外海之上,隔着泉州港口很长的距离。

大概半个多月的工夫,巴蜀之地的百姓才陆续离开泉州,朝着目的地流求进发。

深蓝色的海洋上刮起了西南风和东北风。船只在摇摇晃晃之中奋力前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